年8月9日第四届东方妇产科论坛妇科肿瘤论坛精彩荟萃:
专题讲座宋磊教授:阴道癌的手术处理医院的宋磊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阴道癌的手术处理。阴道癌是一类罕见妇科恶性肿瘤,常为继发性,个体化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宋磊教授通过精彩的手术视频分享,对阴道癌的手术治疗进行了系统讲解,展示了阴腹联合阴道癌根治术,阴道癌全阴道切除后阴道成型术的手术技巧。宋教授强调,手术是把双刃剑,应时刻贯彻微创理念,用最小的创伤换取最好的医疗效果。术前应充分评估,发现病情严重复杂、难度大、风险大的情况应考虑改变手术方式,切忌做“零开腹勇士俱乐部”的勇士!
向阳教授:卵巢癌化疗方案的演变与选择
向阳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院妇产科肿瘤妇科中心主任兼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向教授此次给大家带来卵巢癌化疗的优化选择。卵巢癌近几年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在上升。对于卵巢癌的规范治疗,除外手术治疗后,化学治疗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环磷酰胺,噻替哌到七十八十年代铂药的出现,再到世纪之交的紫杉醇问世,到如今的贝伐单抗、PARPi的出现,卵巢癌的化疗方案更新换代几番,究竟何为最优呢?向阳教授认为,紫杉醇联合卡铂仍为卵巢癌化疗的一线治疗,维持治疗中PARPi已然成为标准方案。白蛋白紫杉醇可用于紫杉醇过敏的一线,同时化疗期间避免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的化疗药物减量着重影响化疗效果。
谢幸教授:卵巢癌PARP抑制剂应用中的争论问题
谢幸教授现任浙医院教授。谢教授今天给大家详细分阐述了PARP抑制剂应用中的一些争论问题。近年来,由于PARP抑制剂的横空出世,使得卵巢癌病人获益较既往越来越大。目前PARPi广泛应用于卵巢癌的病人,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争议,如PARP抑制剂可以覆盖到所有的卵巢癌患者吗?PARPi比贝伐珠单抗更有效吗?PARPi可以使卵巢癌患者去化疗吗?谢教授总结分析到:目前PARPi并不能完全使所有的卵巢癌患者获益,同时PARPi也不能完全替代贝伐珠单抗的作用,而卵巢癌患者去化疗,目前仍存在一定可能性。
张国楠教授:晚期卵巢癌“卷地毯式”肿瘤细胞减灭术
医院的张国楠教授今天给大家详细分享了晚期卵巢癌“卷地毯式”肿瘤细胞减灭术。70%的卵巢癌确诊处于晚期,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彻底的手术治疗为其重要治疗方案,研究表明,每提高10%的减瘤度,患者的生存率提高5.5%,因此,卵巢癌手术的彻底性是晚期卵巢癌治疗预后的重要相关因素。传统肿瘤细胞减灭术不足以清除壁腹膜及散在微小种植转移灶,而广泛性腹膜切除术则可囊括所有肿瘤组织。张教授从手术入路、术中血管的处理、腹膜的游离、子宫切除方式等多方面总结了广泛性腹膜切除术的手术关键要点。
梁志清教授:盆腹腔解剖的精准辨识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技巧
梁志清教授现任第三医院(医院)妇产科主任,此次梁教授以妇科肿瘤手术技巧为指引,带大家精准了解盆腹腔的解剖结构。梁教授表示,充分了解盆腹腔内解剖是妇科肿瘤手术的基础,而对于盆腹腔解剖的精准辨识则是完美完成一台妇科肿瘤手术的必备能力。妇科恶性肿瘤晚期可蔓延至整个盆腹腔,而盆腹腔内脏壁腹膜的广泛性,肝脾胰腺胃等上腹腔脏器的重要性,以及盆腹腔内动静脉系统及神经分布支配的复杂性,均对妇科肿瘤手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于行云流水的手术技巧下,盆腹腔结构的精准解剖是决定手术成功与预后的关键。
林仲秋教授:卵巢癌最新NCCN指南解读
中医院的林仲秋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卵巢癌最新NCCN指南的详细解读。最新指南对于卵巢癌是否切除淋巴结、一线治疗与维持治疗、复发后治疗与维持治疗等均有不同于以往的认识。林教授总结:肿瘤局限于盆腔,需保留生育功能,肿大的或可疑的淋巴结以及NCAT前可疑的淋巴结均应切除,而临床阴性的淋巴结则不需要切除。卵巢癌化疗方面,初始治疗重新编排了化疗方案,根据有无贝伐单抗使用以及BRCA突变情况分层维持治疗。复发的病人建议RO的二次减瘤手术,强调贝伐单抗的使用,铂敏感复发的PARPi已成为标准治疗,而铂耐药的患者则可以选择去化疗单药或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及PARPi,PD1等。
娄阁教授:初始卵巢癌手术及维持治疗再思考
哈尔滨医院娄阁教授带来了初始卵巢癌手术及维持治疗再思考:目前晚期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治疗模式。娄阁教授回顾了卵巢癌近期相关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于初始卵巢癌手术是选择PDS,还是NACT+IDS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是否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这个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娄阁教授结合了年NCCN指南的更新,总结了卵巢癌维持治疗的应用指征,并分析了不同状态的卵巢癌患者应用维持治疗的获益情况及药物的选择。
大师面对面:宫颈癌术后早期残端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黄浩教授、程文俊教授、汪希鹏教授、邱丽华、孙红教授参加了宫颈癌的大师面对面环节。医院邱丽华主任首先介绍了本次宫颈癌讨论案例,该案例是一名宫颈癌术后早期残端复发患者,患者在后续治疗中采用了各种化疗方案,效果均不佳。各位教授对该病例进行了深入的精彩讨论。
汪希鹏教授认为要重视宫颈癌分期,根据年宫颈癌新的分期这个患者是局部晚期巨块型包块肿瘤,局部晚期宫颈癌选择根治性放疗,对于盆腔廓清术在放化疗后的选择需要慎重评估。
孙红教授认为要注重手术时切缘到肿块的距离,另外要注意术后病理结果,涉及脉管浸润提示术后存在中危因素,需进行后续的辅助治疗。免疫治疗方面对于患者如果PD-1表达高的话是否可以考虑早期用药。对于盆腔廓清术,在第一次复发时可以考虑盆腔廓清,但是进行了多次的放化疗后是否还能做手术需要进一步评估。
程文俊教授认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进行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手术需要更严格的质控。患者SCC高也是一个病情严重的指征,需考虑后续补充放化疗。
最后黄浩教授进行了总结,黄教授认为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病理高危因素,后续同步放化疗选择的指征和时机,盆腔廓清术的选择时机等各项因素都需要进行一个整体的考量。要降低宫颈癌复发,第一是分期要准确,术前需进行充分的评估,术中要注意无瘤原则,对于患者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获益,MDT的讨论对于疑难患者是很重要的。
各位专家教授各抒己见,为临床治疗疑难患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陈春林教授: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医院的陈春林教授对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近期国外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宫颈癌微创手术与更短的生存期限有关,国内在年3月8日通过郎景和院士牵头进行了中国宫颈癌大数据研究,获得了中国人自己的宫颈癌数据。本次研究纳入了例患者,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组例,开腹组例,研究结果提示对于IB1期肿瘤直径小于等于(=)2cm的子宫颈癌的肿瘤学结局,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当,生活质量上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相当;在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上,腹腔镜手术高于开腹手术。综合国外文献和我们自己的数据,专家共识认为腹腔镜手术可以应用于年FIGO分期B1期肿瘤直径小于等于2cm的子宫颈癌病例,但需注意以下几点:禁用举宫器,注意阴道离断方式,淋巴结切除,坚持无瘤原则,要规范腹腔镜手术培训。
汪辉教授:宫颈癌免疫治疗策略
浙江大学医院院长汪辉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宫颈癌免疫治疗策略,晚期宫颈癌和复发宫颈癌治疗手段有限,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外,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肿瘤免疫治疗分为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包括CAR-TTCR-TTIL),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包括PD-1,CTLA-4)及肿瘤疫苗。NCCN指南提出,推荐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患者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MMR/MSI或PD-L1和或NTRK基因融合检测,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将是今后晚期复发性子宫颈癌的应用热点。汪辉教授介绍了目前最新的在宫颈癌上应用的免疫疗法的临床研究现状,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在患者疗效上是好的,并且没有严重副作用。免疫治疗未来的趋势能够产生大量有免疫效应的细胞,也可以用疫苗的办法来治疗肿瘤,关键点是要找到有效的生物指标。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精准的个性化联合治疗是宫颈癌免疫治疗未来的方向。
程文俊教授:宫颈癌微创手术再认识
医院南京医院的程文俊教授回顾了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既往的临床研究及LACC试验和多个国家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均发现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率更高。微创手术肿瘤学结局较差的几个可能原因有:常规使用举宫器可能增加肿瘤溅出风险;CO2气体对肿瘤细胞生长或蔓延的影响;微创手术体内阴道切开有腹膜内蔓延或癌扩散风险。年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共识提出,要正视和重视临床研究的结果,理性看待和面对这两项研究反应的客观事实,不能因此而否定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价值,要在临床上采取一切可实行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郝敏教授:疫苗后时代宫颈癌筛查相关问题
医院郝敏教授对疫苗后时代宫颈癌筛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宫颈癌在全球是第三常见的肿瘤,在15-44岁女性中,宫颈癌高居新发恶性肿瘤第二位,中国近20年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国内以hpv感染为多,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毒亚型。高危hpv持续感染会引起宫颈癌。hpv疫苗已获得全球广泛认可。但接种了hpv疫苗不能取代宫颈癌筛查。30%宫颈癌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因此郝教授提出,目前hpv疫苗应用后对筛查的影响及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