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输尿管炎介绍
输尿管炎症状
输尿管炎分类
输尿管炎诊断
输尿管炎护理
先天输尿管炎

一文读懂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全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手术操作与技巧

子宫壁间肌瘤切除术:1.切口选择:仔细检查肌瘤的位置,尤其注意靠近输卵管和子宫颈部位,参考术前B超或MRI检查提示。传统方法为纵行切口,而我们的经验横行切口更有其优点:①损伤神经和血管较少;②肌瘤切除后组织自然闭合,有利减少出血和缝合。对于多发肌瘤,尽量在一个切口切除肌瘤,如果肌瘤间距较远,应分别切开,两个切口间距离应在1cm以上,切口尽可能远离输卵管。对于外凸超过瘤体50%的大肌瘤可行梭形切口;为了缝合方便也可采用斜切口。

2.应用垂体后叶素:子宫肌瘤的血运由肌瘤包膜供应,因此减少肌瘤包膜的血供,可减少手术者的出血。①注入位置:选择好子宫切口后,穿刺针穿入肌瘤包膜进入肌瘤后略拔出穿刺针,使其位于肌瘤包膜内,注入稀释的垂体后叶素(1:稀释液)(图4-15-2-7)。

②注入量:根据肌瘤的大小,一点或多点注射。通畅在5~10ml即可看到肌瘤包膜颜色开始转白,以其最小量达到有效为佳。垂体后叶素可引起患者术中血压波动,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给以特别注意。

3.切口的长度和深度:应用电极电凝切开肌瘤表面的浆肌层和肌瘤包膜,切口长度应与肌瘤长径相同或略小,深度达瘤体。随着肌瘤包膜的切开,肌层的回缩,部分瘤体会“挤出”或“跳出”切口(图4-15-2-8)

4.瘤体的剥出:有两种方法:①以肌瘤螺旋入或用齿抓抓住瘤体,向与子宫相反方向牵拉产生张力,再以肌瘤剥离器分离肌瘤包膜,将瘤体完整剥出。这种方法在子宫肌瘤较大、位置较深、质地较硬或肌瘤血管丰富时,会略显操作粗暴,造成出血较多或“失控”穿透内膜进入宫腔(图4-15-2-9);

②应用单极或双极边凝切包膜与肌瘤间组织边剥离肌瘤,类似“剥洋葱”状将肌瘤完整剥出(图4-15-2-10)。这种方法不仅出血极少,同时使瘤体与内膜间距离变大,而保留完整的内膜层,几乎没有进入宫腔的可能(图4-15-2-11)。虽然手术时间略长,但损伤小,是笔者推崇的方法。

5.创面的缝合:瘤体完整剥离后,冲洗子宫切口创面,检查是否出血,进行电凝止血。如肌瘤剥离创面能确切止血,可应用单层浅表缝合闭合子宫表面切口;如果创面较大且深,可将创面连续缝合封闭留腔后浆肌层缝合,缝合间距至少1cm(图4-15-2-12、图4-15-2-13)。

在缝合创面时,可在浆膜层下缝合,这样缝线不暴露在子宫表面,教授术后粘连的发生(图4-15-2-14、图4-15-2-15)

这种缝合方法技术要求较高,而且适于子宫切口较少的情况。

我们一直在接受的缝合方法: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都是完全闭合创面、不留死腔,2~3层缝合创面,以预防出血和激发感染。但在手术中,止血应贯穿手术的全过程,而不是缝合前,这不仅使出血大大减少,而且避免了在最后止血时电凝过多,造成组织损伤。同时多层缝合也使身体接受的缝线较多,增加机体的排异反应及切口粘连。笔者认为:只要缝合确切,缝合层数越少越好。

6.旋切取出子宫肌瘤(图4-15-2-16):

①旋切时,术者左手应保持刀管置于盆腔中央,以避免损失膀胱、直肠等脏器,右手稍用力将组织“托”进刀管口并旋切。旋切时不可用左手推动刀管去旋切,这样容易因用力不当,无法控制刀管而误伤盆腔其他器官;②助手钳夹肌瘤组织,将组织固定以免随刀管卷动,并适当用力将组织轻轻往术者方向推送,加快旋切速度;③整个旋切过程应始终能见到刀管口的边缘,每次旋切均与前一次旋切的部分重叠,避免潜行旋切。

7.粘连的预防:修复子宫后,用温的乳酸林格液冲洗子宫表面,用防粘连膜或In-terceed覆盖切口缝线创面,于Iterceed上喷洒00U的凝血酶以利止血(图4-15-2-17)。

有研究表面:术后粘连多与切口出血及缝线外露有关,缝合过多手术后粘连发生率高(图4-15-2-18)。

8.放置引流管:子宫肌瘤切除后,切口会有渗血,建议在道格拉斯窝放置引流管一根。引流液小于20~30ml/d时,拔出引流管。

其他部位子宫肌瘤切除术

1.阔韧带肌瘤:①分辨清输尿管及子宫血管的位置,避免损伤输尿管及子宫血管;②切口选择:在肌瘤最突出部位切开阔韧带前叶或后叶的腹膜,肌瘤即暴露出来(图4-15-2-19);③肌瘤的剥出:以肌瘤螺旋钻旋入或用又齿抓钳抓住瘤体,向远离阔韧带方向牵拉产生张力;阔韧带肌瘤通常没有包膜,肌瘤周围是带有血管的结缔组织,应凝切肌瘤周围的结缔组织,确切止血,将瘤体完整剥出(图4-15-2-20);

④关闭瘤腔:冲洗瘤腔,双极电凝止血,确定无出血及再次分辨输尿管的位置后,缝合关闭阔韧带腹膜(图4-15-2-21、图4-15-2-22)。

阔韧带肌瘤剥除后,腔内无张力,局部出血时不能产生张力压迫止血,会造成术后局部大血肿。所以在肌瘤剥除过程中及玻璃后创面的止血至关重要,电凝止血一定要确切。

2.子宫肌瘤:①首先分辨输尿管的走向,其次要避免膀胱或直肠的损伤;输尿管及子宫血管位于肌瘤下方为假性子宫颈肌瘤,输尿管及子宫血管位于肌瘤上方为真性子宫颈肌瘤。②其他操作与壁间肌瘤剥除术相同。因为子宫颈肌瘤位置较低,它的剥出和创面的缝合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图4-15-2-23~图4-15-2-26)。

3.浆膜下肌瘤:如果瘤蒂较细,可以直接凝切;如果瘤蒂较宽,凝切后缝合创面。

并发症防治

(一)术中出血

当肌瘤较大或部位较深时,由于子宫血运丰富,创面较大,出血可能较多,预防出血的方法有:

1.正确分离解剖层次:尽可能将瘤体自假包膜内剜出,避免损伤假包膜内血管。

2.术中止血:边剥离肌瘤边凝切包膜内的组织和小血管,这是至关重要的。

3.缩宫剂的使用:在进行肌瘤剥除时,可同时用催产素10~20IU静脉滴入,达到有效的止血。

4.缝合止血:在剔除较大肌瘤时,特别是后壁肌瘤,由于瘤体较深,可分层缝合,封闭瘤腔。

(二)术后出血

术中可放置盆腔引流管,术后观察单位时间内引流液性状及量。

1.由于止血药代谢后切口渗血,可将引流管夹闭2~4h,以期切口少量出血形成的血凝块密封堵切口止血。

2.瘤腔缝合和止血不彻底引起出血,可给予药物止血及促宫缩对症处理,密切观察单位时间引流量情况。

3.对于出血较多,经保守处理无效,应立即开腹探查,不要贻误抢救时机。

(三)肌瘤复发

肌瘤复发既可能是肌瘤重新生长,也可能是遗漏小肌瘤的长大。为此,术前应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应尽可能将所有肌瘤剔除感觉。

(四)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妊娠的时间

如果剔除肌瘤时未穿破宫腔,术后一般3~6个月即可妊娠;如果剔除肌瘤时穿破宫腔,则需要术后6~12个月在妊娠。

内容选自《妇科微创手术操作与技巧》

推荐阅读: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更多内容

尽在妇镜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iaoguanjing.com/sngyzz/13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