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轮的评审,我院年临床新技术应用推广奖评选结果揭晓。本次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入围奖10名。58项申报技术获得“医院临床新技术认证”。
一等奖: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
负责人:徐美东(内镜中心)
项目组成员:姚礼庆、周平红、钟芸诗、张轶群
近年来,随着电子内镜和超声内镜在临床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SMTs)被发现和得到诊断。SMTs一般无特殊临床症状,其来源和性质很难确定,尤其是来源于固有肌层的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具有恶变潜能,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即会出现侵润邻近组织器官或血性转移等恶性肿瘤的特征。因此早期切除肿瘤,获取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是必要的。切除肿瘤的方法目前有多种,包括开放性外科手术切除、腔镜外科手术切除和各种内镜下切除。
目前外科手术切除的方式,不管是开放还是腔镜下,一般均采用局部切除,无需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因为绝大部分SMTs很少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但外科手术创伤较大,甚至需要消化道部分切除和重建,术后病人恢复慢,住院时间长(一般10-14天),手术费用也较高(一般2-3万)。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肠粘连,伤口感染等)发生率较高,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自年11月开始,我院内镜中心在积累大量内镜治疗食管病变经验的基础上,国际上首创采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ingEndoscopicResection,STER)的方法对源于固有肌层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SMTs)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也是在国际消化内镜领域真正由我们中国人自主创新发明的为数不多的手术方式之一。主要步骤包括:(1)内镜寻找到肿瘤,并准确定位;(2)在瘤体上方px处切开黏膜,建立黏膜下隧道,显露肿瘤;(3)内镜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4)缝合黏膜切口。
与以往的治疗方法相比,STER微创治疗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迅速恢复消化道的完整性,可以避免术后出现消化道漏和胸腹腔的继发感染。STER术既不同于传统内镜下胃肠腔内的治疗,也不同于经自然腔道的胃肠腔外的内镜治疗,而是创造性地巧妙利用消化道黏膜和固有肌层之间的空间建立“隧道”进行操作;手术时间短(最短25分钟),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缩短约7~10天),可以达到术后完全无体表疤痕,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同时,治疗费用低(平均每例降低1.5~2万元人民币),大大节省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国家的医疗资源。4年来开展此手术余例次,术后随访无一例病变残留复发或隧道内种植。该手术无需特殊内镜治疗器械,具有一定内镜治疗经验的医生均可以顺利开展,若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应用,有望成为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s的首选治疗方法。经过3年在国内外的手术指导和推广,目前国外10余个国家,国内30余个省份可以开展此项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