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输尿管炎介绍
输尿管炎症状
输尿管炎分类
输尿管炎诊断
输尿管炎护理
先天输尿管炎

一例高级别输尿管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分享

曹振

从事恶性肿瘤治疗工作多年,尤其擅长妇科恶性肿瘤、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骨与软组织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相关疑难杂症的综合治疗。

主要从事肿瘤放射生物学、DNA损伤修复机制及生物化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回国后就医院,继续从事相关科研教学工作及恶性肿瘤放化疗等临床工作,发表国内外文献多篇,影响因子最高的SCI收录文献为8.2,并主持完成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病史介绍

患者老年女性,75岁。年起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为全程血尿,不伴尿频、尿急、尿痛及其他伴随症状,曾于外院行相关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年3医院,行泌尿系彩超示“右肾及右侧输尿管上段轻度积液,双肾囊肿,双肾结石,右侧输尿管末端入膀胱壁内稍高回声团”;泌尿系CT检查示“右侧输尿管中下段梗阻并右肾积液”。肾功能显像:左肾血流灌注正常,右肾血流灌注欠佳;左肾功能正常,右肾功能受损;左肾GFR正常,右肾GFR减低;左上尿路引流通畅:右肾积水?。当时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详。影像诊断考虑为“右输尿管下段恶性肿瘤”。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年3月23日行腹腔镜下右肾盂癌根治术+膀胱镜检查术,术后病理示“(右)输尿管神经内分泌癌(G3级)并尿路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癌细胞浸润至浆膜外脂肪,肾及手术两切缘及肾周脂肪阴性”。术后给予A群链球菌(沙培林)0.4mg膀胱灌注。年5月患者再次因“肉眼血尿6天”医院,CT检查提示:“右输尿管癌术后,输尿管下端及输尿管膀胱连接处肿块,考虑复发、转移”。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来我院,查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4.48ug/L↑;骨ECT示“第9胸椎右侧骨质代谢异常活跃(骨转移?)”,胸椎MRI检查后排除骨转移。腹盆腔MRI示“右肾及右侧输尿管术后改变;右侧腹膜后及右侧输尿管走行区结节及肿块,结合病史,考虑复发;左肾囊肿”。

治疗处理

根据外院资料,我科确定患者初治时分期为“pT3NxMxG3R0”,考虑疾病复发,并伴右侧腹膜后及输尿管走行区淋巴结转移(不排除种植转移)。患者胸椎骨代谢异常经过磁共振确认后排除骨转移,不认为患者存在远处转移,遂重新分期为“pT3N2M0G3,IV期”。复发后疾病范围虽广泛,但限于腹膜后及输尿管走行区域,放疗范围可覆盖,遂确定治疗方案为:先行化疗达到PR或CR后,再行累及野的放射治疗。因患者为独肾,且肾功能轻度受损,用卡铂代替顺铂,给予行3周期EC(卡铂+VP-16)方案化疗。2周期后复查疗效评价大PR,3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价为CR,于年9月19日开始行腹膜后盆腔累及野IMRT放疗(Dt=45Gy/25F)(治疗前后比较见图1;放疗照射范围见图2)。因患者年龄大,主观抗拒,独肾以及放疗范围广等原因,放疗后未再继续化疗。治疗后一年复查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NSE继续保持正常,评价疗效为CR。

图1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红色箭头所示为肿瘤,蓝色箭头所示为左肾。

图2放射治疗范围。浅蓝色区域为放疗靶区

背景知识

神经内分泌癌(NEC)源于弥散分布在全身器官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摄取胺前体物质经脱羧而形成多肽激素的功能,称为APUD细胞。APUD细胞与分泌性神经元合称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NES)。DNES分为中枢和周围两大部分,周围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生于DNES系统,为临床少见病,约74%起源于胃肠道,10%起源于肺,其余散在各个系统,发生于泌尿系的更为罕见。

神经内分泌癌的病例类型主要分为三型:Ⅰ型,典型类癌(低度恶性);Ⅱ型,不典型类癌(中度恶性),此型可视为中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恶性度介于Ⅰ型和Ⅲ型之间,可有转移。此型易误诊为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可帮助区分;Ⅲ型,小细胞癌(高度恶性),此型易误诊为低分化腺癌、鳞癌及淋巴瘤,镜下细胞形态及免疫组化可帮助鉴别。腺癌突触素(Syn)、细胞角蛋白(CK)、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蛋白(CgA)、细胞膜抗原(EMA)是目前公认的神经内分泌标记,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同时电镜观察发现神经内分泌颗粒(NSG),张力原纤维及桥粒等结构对确定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决定意义。

泌尿系神经内分泌癌是非常罕见的疾病,目前治疗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在组织形态学上与小细胞肺癌有相似之处,在生物学行为上也类似,多数病人发现时都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故在治疗上常借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年Moertel等[1]报道45例伴有远处转移的神经内分泌癌,采用VP-16+DDP联合化疗,总有效率为67%,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年Mitry[2]等报道采用VP-16+DDP联合化疗,总有效率为41.5%,PR13例,CR4例。故VP-16+DDP联合化疗对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是有效的。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对放射治疗非常敏感,术后放化疗结合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与病理类型相关,典型类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70%,不典型类癌次之,但仍优于低分化腺癌,小细胞癌预后最差,中位生存时间为6月,其2年生存率低于20%。

治疗点评

1.患者初始分期为“pT3NxMxG3R0”,术后病检提示“癌细胞浸润至浆膜外脂肪”,且分化程度差(G3级),有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指征。

2.BCG膀胱灌注是用于膀胱肌层非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方法,目前尚没有在高级别泌尿系神经内分泌癌上成功应用的报道。

3.患者全程仅行3周期化疗,稍显不足,但患者年龄大、主观抗拒、独肾,放疗范围广等因素均限制了更多周期的化疗。

4.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但该患者从起病到治疗至少经历了3年时间,并未出现远处转移,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内分泌癌,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CharlesG,MoerteiMD,LarryK,etal.Treatmentofneuroendocrinecarcinomaswith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iaoguanjing.com/sngyhl/12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