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这不平凡的一年已悄然离去,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AUA年会、EAU年会、ASCO年会、CSCO年会、ESMO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均改为线上召开,尽管如此,泌尿系肿瘤免疫治疗依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对年泌尿系肿瘤(膀胱癌、肾癌和前列腺癌)领域免疫治疗的重要研究进行了盘点汇总。
黄健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组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泌尿外科与男科器械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主编《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微创泌尿外科杂志》副主编AsianJournalofUrology、JournalofEndourology等杂志编委
膀胱癌1.NMIBC—免疫治疗已成为高危NMIBC患者可选方案之一
当地时间年1月8日,美国FDA宣布批准默沙东的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作为单药疗法治疗特定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具体为:不适合全膀胱切除或拒绝膀胱切除的卡介苗(BCG)无应答、高危、伴原位癌(CIS)、伴或不伴乳头状病变的NMIBC患者。此次获批是基于一项多中心、单臂Ⅱ期临床研究KEYNOTE-的结果[1]。该研究共招募名高危NMIBC患者,其中96例为BCG无应答的CIS伴或不伴乳头状病变患者。结果显示,上述96例高危NMIBC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3个月时的完全缓解率达4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6.2个月,完全缓解时间超过12个月的患者比例为46%。KEYNOTE-研究的成功,验证了免疫治疗在早期膀胱癌的有效性,针对更早期的NMIBC,包括BCG治疗早期复发和未经BCG治疗的患者,PD-1/PD-L1抑制剂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2]。
2.MIBC—围手术期的积极探索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RC),而50%的患者会在手术后复发[3]。术后的局部或远处复发均可能与手术前就存在的隐匿微转移灶有关,因此,采用局部和系统性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可能改善MIBC患者的预后。目前各大指南均推荐NAC方案作为MIBC围手术期的标准治疗方案[4-5],然而单纯化疗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限制了实际临床中的推广。
从至年,膀胱癌免疫治疗蓬勃发展,免疫治疗在MIBC围手术期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设计方案可以根据人群特点主要分为两大类:顺铂不耐受人群以免疫单药或双免联合方案为主;顺铂耐受人群以免疫+GC方案为主;这些研究虽为早期小样本探索,但是都表现出来良好的获益,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可达30%至50%[6-10]。
年ASCO年会报道了首个辅助免疫治疗Ⅲ期研究IMvigor,该项全球性、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Ⅲ期临床试验,纳入ECOGPS0-2、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肾输尿管切除+淋巴结清扫后≤14周、切除组织用于免疫细胞(IC)PD-L1检测的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IUC)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阿替利珠单抗(mg,I.V,q3w)或观察,持续16个周期或1年,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结果显示,主要终点DFS未达到(HR=0.89,95%CI,0.74~1.08;P=0.)[11]。
但是在年9月21日,BMS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