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输尿管炎介绍
输尿管炎症状
输尿管炎分类
输尿管炎诊断
输尿管炎护理
先天输尿管炎

行走的知识点217中医

每天10分钟

陪你成长,伴你通关

彩虹计划中医.2.17复习内容-中医外科学

彩虹计划

一、肛漏

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也称肛漏。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肛漏多是肛痈的后遗症。临床上分为化脓性或结核性两类。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1.单纯性肛漏:指肛门旁皮肤仅有一个外口,直通入齿线上肛隐窝之内口者,称为完全漏,又叫内外漏;若只有外口下连瘘管,而无内口者,称为单口外漏,又叫外盲漏;若只有内口与瘘管相通,而无外口的,称为单口内漏,又叫内盲漏。

2.复杂性肛漏:指在肛门内、外有三个以上的开口;或管道穿通两个以上间隙;或管道多而支管横生;或管道绕肛门而生,形如马蹄者,称为马蹄形肛漏。

肛漏的发展规律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画一条横线,当漏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离肛缘4cm以内,内口在齿线处与外口位置相对,其管道多为直行;如外口在距离肛缘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其漏管多为弯曲或马蹄形。

肛漏的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常用的手术疗法有挂线疗法、切开疗法、切开与挂线相结合等三种,分述如下。

1.切开疗法

适应证:低位单纯性肛漏和低位复杂性肛漏,对高位肛漏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肛门失禁。

禁忌证:肛门周围有皮肤病患者;漏管仍有酿脓现象存在者;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梅毒等,或极度虚弱者;有癌变者。

2.挂线疗法本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引流通畅、瘢痕小,对肛门功能无影响等优点。

适应证:适用于距离肛门4cm以内,有内外口的低位肛漏;亦作为复杂性肛漏切开疗法或切除疗法的辅助方法。

禁忌证:同切开法。

二、肛裂

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者称肛裂。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肛裂的部位一般在肛门前后正中位,尤以后位多见,位于前正中线的肛裂多见于女性。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要特点。

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大便时出血,量不多,鲜红色。病人多数有习惯性便秘。

肛裂的分类

(1)早期肛裂:发病时间较短,仅在肛管皮肤见一个小的溃疡,创面浅而色鲜红,边缘整齐而有弹性。

(2)陈旧性肛裂:裂口边缘变硬变厚,裂口周围组织发炎、充血、水肿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赘皮性外痔。

辨证论治

(1)血热肠燥证

证候:大便两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肛门疼痛、滴血或手纸染血,裂口色红,腹部胀满,溲黄。舌偏红,脉弦数。

治法:清热润肠通便。

方药: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2)阴虚津亏证

证候:大便干结,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裂口深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肠。

方药:润肠汤。

(3)气滞血瘀证

证候:肛门刺痛明显,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舌紫黯,脉弦或涩。治法:理气活血,润肠通便。

方药:六磨汤加红花、桃仁、赤芍等。

三、脱肛

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特点: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可分为三度:

(1)一度脱垂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2)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黏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3)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辨证论治

内治法

1.脾虚气陷证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升提,收敛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脱垂较重,不能自行还纳者,宜重用升麻、柴胡、党参、黄芪;腰酸耳鸣者,加山萸肉、覆盆子、诃子。

2.湿热下注证肛内肿物脱出,色紫黯或深红,甚则表面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肛内指检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出血多者,加地榆、槐花、侧柏炭。其他疗法

(1)熏洗: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煎水熏洗,每天2次。

(2)外敷:五倍子散或马勃散外敷。

(3)注射法、针灸、直肠瘢痕支持固定术、肛门紧缩术和直肠悬吊术等。

四、锁肛痔

锁肛痔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癌。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

主要症状初期表现为直肠黏膜或肛门皮肤一突起小硬结,无明显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一系列改变。便血是直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检査方法

1.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最重要的方法。2.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五、子痈

子痈是指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临证中分急性子痈与慢性子痈,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诊断

(1)急性子痈附睾或睾丸肿痛,突然发作,疼痛程度不一,行动或站立时加重。

(2)慢性子痈临床较多见。

1)湿热下注证:多见于成年人。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焮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触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子。

2)气滞痰凝证: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橘核丸加减。

外治

急性子痈:未成脓者,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水调匀,冷敷。

六、子痰

子痰是发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其特点是附睾有慢性硬结,逐渐增大,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中青年,以20~40岁居多。初起自觉阴囊坠胀,附睾尾部有不规则的局限性结节,质硬,触痛不明显,结节常与阴囊皮肤粘连。日久结节逐渐增大,可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清稀,或夹有豆腐渣样絮状物,易形成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窦道。输精管增粗变硬,呈串珠状。常有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倦怠乏力等症状。

辨证论治

1)浊痰凝结证:

见于初起硬结期。肾子处酸胀不适,附睾硬结,子系呈串珠状肿硬,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脉滑。

治法:温经通络,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减,配服小金丹。

2)阴虚内热证:

见于中期成脓期。病程日久,肾子硬结逐渐增大并与阴囊皮肤粘连,阴囊红肿疼痛,触之可有应指感,伴低热,盗汗,倦怠。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

方药: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加减。

3)气血两亏证:

见于后期溃脓期。脓肿破溃,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凹陷,形成瘘管,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虚热不退,面色无华,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化痰消肿。.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兼服小金丹。

七、尿石症

本病多由肾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位在肾、膀胱和溺窍,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加之摄生不慎,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致湿热内生,蕴结膀胱,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湿热蕴结,气机不利,结石梗阻,不通则痛;热伤血络,可引起血尿。

临床表现

1.上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肾或输尿管绞痛和血尿。

2.膀胱结石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此时患者常手握阴茎,蹲坐哭叫,经变换体位又可顺利排尿。

3.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尿潴留。排尿时疼痛明显,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2.气血瘀滞证:

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方药: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

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王维一老师

从事培训多年,对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颇有研究,善于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让学员掌握考试动态、得分要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服务广大学员,是一个集专业与辅导于一身的优秀学霸讲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iaoguanjing.com/xtsngy/12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