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
一、定义: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病证。
二、源流:1、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2、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中藏经》提出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3、《诸病源候论》概括了病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论述了石淋的成因。4、唐代《千金方》、《外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5、《景岳全书》认为寒热虚实都有,完善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三、病因病机:1、病位:肾、膀胱。2、基本病理: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3、病理变化:热淋: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血淋: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石淋:湿热煎熬尿液,形成砂石;膏淋:湿热阻滞,脂液不循常道;气淋:肝气郁滞,气火郁于膀胱;劳淋:久淋伤正,湿热留恋4、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证——湿热、气滞;虚证——脾肾不足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六淋主症,辨淋证虚实
(二)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三)分型论治:
1、热淋:八正散2、石淋:实则用石韦散;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用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虚则用石苇散合六味地黄丸。3、血淋:实则小蓟饮子;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用知柏地黄丸4、气淋:实则沉香散;虚则补中益气汤。5、膏淋:实则程氏萆解分清饮;脾肾两虚,气不固摄,膏淋汤;偏于脾虚中气下陷,配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肾阴虚,用七味都气汤;偏于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6、劳淋:无比山药丸;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康氏中医∣百年关爱--百姓信赖
识别图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