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鸡传染性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股RNA病毒科双股RNA病毒属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鸡精神不振、厌食、腹泻、高度虚弱和免疫抑制。
病理变化为腔上囊肿大、肌肉出血、肾脏损伤为特征。发病后常呈尖峰死亡,一般在发病的3-4天出现死亡,5-7天达到高峰,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后逐渐减少
IBDV的自然宿主仅为雏鸡和火鸡。不同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3-6周的鸡最易感染。本病全年皆可发生,但大多集中在温度高、湿度大的4-10月发生。病鸡是主要传染源。鸡可通过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本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本病一般发病率高(可达%)而死亡率不高(多为5%左右,也可达20%-30%),卫生条件差而伴发其他疾病时死亡率可达40%以上,在雏鸡甚至可达80%以上。
二、临床症状
1、以3-6周龄易发,突然发病,病鸡表现精神不振、翅膀下垂、羽毛蓬乱、扎堆、采食量下降。急性发病,呈尖峰死亡。
2、病鸡排米汤样、水样白色或黄绿色粪便,肛门周围常有粪便污染,后期脱水严重,趾爪干瘪。病初期有啄肛现象。
三、剖检变化
1、病鸡肌肉干燥,没有光泽,胸肌、腿肌点状或刷状出血。
2、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有溃疡和出血斑
3、肝脏土黄色,有白色条状坏死
4、腔上囊肿大,浆膜外有胶样渗出,囊浑浊,囊内褶皱出血,严重者形成紫葡萄样出血。后期萎缩,内有浑浊液体或干酪物。
5、肾脏肿大、苍白,输尿管内集有尿盐酸,严重者形成花斑肾。
临床症状
解剖图例
同一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同,故此文仅作参考,实际情况要诊断之后才能下定论。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