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输尿管炎介绍
输尿管炎症状
输尿管炎分类
输尿管炎诊断
输尿管炎护理
先天输尿管炎

儿童无临床症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名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系增殖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血小板持续增高、出血及血栓形成以及伴有其他造血细胞系的轻度增生。本病成年人多见,儿童罕见。

病例:

患儿男,10岁,因“双侧筛窦、蝶窦及左侧上颌窦炎、双侧下鼻甲肥大、腺样体肥大”拟行手术治疗。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WBC:9.53×10^9/L,N:41.68%,RBC:4.98×10^12/L,Hb:.2g/L,PLT:×10^9/L。

后转至血液内科。查胸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抗体均阴性,尿检蛋白微量。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

腹部B超提示脾大(厚4.1cm,上下径11.6cm)。

喉镜示鼻咽顶部腺样体中度肥大,双侧咽口漏斗状。

骨髓细胞学检验提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3.43:1,粒细胞系统占60%,原粒、早幼粒细胞可见,红细胞系统占17.5%,以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淋巴系统占20%,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多于个,血小板呈片状分布。

骨髓活检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明显增生,可检出多分叶核巨核细胞,未见胶原纤维,JAK2基因突变阴性,BCR/ABL(P及P型)融合基因阴性。

连续复查2次血常规血小板分别为×10^9/L和×10^9/L。

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红白血病,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开始给予皮下注射干扰素(万u,1次/d)治疗,患儿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最低可降至.3×10^9/L,遂将干扰素减量,血小板又进行性上升,并合并药物性肝损害,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3~.2U/L),给予护肝对症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遂转至我院儿科治疗。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咽部粘膜慢性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可触及,约为肋下1cm,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人院后查血粘度检测基本正常,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给予异甘草酸镁、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C等护肝降酶治疗,同时将干扰素改为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治疗,住院治疗1个月,共查血常规8次,血小板数波动于×10^9~x10^9/L之间,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谷丙转氨酶42U/L,谷草转氨酶43U/L)。

出院后继续干扰素治疗,并调整为万u每隔2~3d皮下注射1次,同时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C、肌苷片治疗。

每5~10d复查1次血常规,每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随访9个月,血小板数波动于×10^9~×10^9/L之间,谷丙转氨酶波动于18~60U/L,谷草转氨酶波动于30~41U/L。无任何出血、血栓等临床症状。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一种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在儿科比较罕见,临床上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红白血病之间关系密切,可合称为骨髓增生综合征,彼此间可以相互转化,故认为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

在1年WHO的诊断标准中,JAK2基因VF突变对该病的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Campbell及Green等于6年根据是否有该基因突变提出了其对应的诊断标准,其中对于JAK2基因VF突变阴性时诊断需符合以下5个条件:

①在间隔1个月的时间,2次血小板计数×10^9/L;

②JAK2基因VF突变阴性;

③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病因;

④血清铁蛋白正常(20g/L);

⑤无其他骨髓恶性疾病(如CMI,PV,IMF,或骨髓增殖异常等)。

随着我国电子细胞计数器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临床血小板增多症的检出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临床大多伴有出血、血栓形成等其他并发症,约80患者有脾肿大,约20患者可有无症状的脾梗塞而致脾萎缩,约40%患者有肝肿大,而本病例完全依靠实验室检查确诊,自发病以来血常规除血小板明显升高外,白细胞系统和红细胞系统均在正常值以内,仅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波动于5.03~15.6),考虑与患儿腺样体肥大有关,且患儿无任何出血、血栓形成、明显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临床比较少见,需引起重视。

目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羟基脲(hydroxyurea,HU)、干扰素α(IFN—a)、烷化剂等。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可减少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可适用于儿童患者。

此外,阿那格雷(anagrelide)作为咪唑喹酮唑啉的衍生物,已被证实能减少血小板生成,一定药物浓度下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且不加剧其骨髓纤维化过程,从4年在欧盟、冰岛及挪威获得上市批准以来,一直作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二线治疗单用药,疗效肯定,但因价格昂贵,国内引进较晚,应用有限。

本病例中患儿应用干扰素a治疗9个月,血小板控制X10^9/L以下,无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现仍处于治疗随访中。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年

版权声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所推送文章,由公司收集整理,本文为非商业性目的转载,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识别我们

本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医疗依据,不可代替医生临床诊断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名医明院专治白癜风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songs.com/xtsngy/160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