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扭转(torsionoftesti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青少年多见,由于解剖因素(睾丸发育不良、系膜过长、水平位睾丸、睾丸活动度过大、阴囊腔隙过大、睾丸鞘膜发育异常等原因)或其他因素(剧烈运动或暴力、迷走神经兴奋、温度与环境等)使阴囊螺旋状附着于精索上的提睾肌强烈收缩,导致扭转并引起睾丸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临床并不罕见,往往发生于先天性睾丸系膜过长、睾丸引带发育不良、隐睾、睾丸下降不全、附睾与睾丸连接不完全、附睾与部分精索过度活动、精索过长等情况。分鞘膜内型和鞘膜外型、及睾丸系膜型三种。睾丸扭转方向多由外向内。
常见症状体征:
1.症状:突发性阴囊部剧烈疼痛,可向下腹部或股内侧放射,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2.检查:睾丸肿大上移,呈横位是本病特异性体征,触痛明显,精索呈麻绳状扭曲、缩短。托起阴囊或移动睾丸时疼痛不减或加剧即Prehn征阳性。睾丸附睾均肿大、界限不清。透光试验阴性。
辅助检查:
1、超声(快速、方便、特异性高)
2、放射性核素扫描(金标准、患侧睾丸血流受阻表表现为放射性不积聚冷结节、不适宜快速诊断)
3、MRI(准确度高、时间长)
治疗
1.手法复位诊断一经确定,扭转6小时内,可以立即试行手法复位予以矫正(不能代替手术探查)。
2.手术探查及睾丸固定术如果手法复位失败,或怀疑睾丸坏死,或对睾丸扭转的诊断不能排除,都应当立即行阴囊探查术。重要的是要防止为了行特殊检查而造成不适当的延迟,因为睾丸坏死与睾丸扭转时间有关。研究资料证明,病人在出现症状6h内手术,可获得最好的结果,扭转持续12h或更多,睾丸存活率很低。如术中探及睾丸坏死,经复位不能恢复血供,则需型睾丸切除术。
另外,睾丸疼痛还需要和其他疾病相鉴别
1.急性睾丸炎及附睾炎可有睾丸疼痛等症状,伴发热、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成人,发病较慢,疼痛症状较轻。
2.嵌顿疝病人既往有腹股沟斜疝的病史。腹股沟斜疝嵌顿时,阴囊部可有剧烈的疼痛,并伴有明显的压痛。腹部也有压痛,且伴有恶心呕吐、停止肛门排便及排气等症状。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睾丸及附睾检查无异常。
3.输尿管结石表现为突发性腰腹部绞痛,并可放射至股部、会阴部、阴囊,伴恶心、呕吐,但阴囊及其内容物均正常。
4.睾丸附件扭转睾丸附件扭转的临床症状与睾丸扭转相似,也可发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的症状。发病一般较缓和,在一两天内逐渐加重,但也有疼痛剧烈、急性发作的。体格检查可在睾丸的上极触及肿块。卧床休息、应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托起阴囊可使症状得到缓解。
还应与精索静脉曲张、特发性阴囊水肿、脂肪坏死、病毒感染相鉴别。
预后
如果病人能在6h内手术,并且行对侧睾丸固定术。睾丸扭转的预后良好。随着对此病变警惕性的提高和紧急处置意识的增强,睾丸救治率在过去10余年中已有极大地提高。要评估真实的救治率,还需术后的长期随访。
有统计,扭转复位手术后2年,发生睾丸萎缩者达2/3,其萎缩的程度与扭转持续的时间相关。对80%~94%的单侧睾丸扭转的病人进行生精功能的评估,精液分析结果发现,其精液量,精子计数,活力,成活率方面都显示异常。这表明对侧睾丸也存在功能异常。而在已经切除扭转损伤睾丸的病人中,对侧睾丸活组织检查和精液分析,多数显示在正常范围。这提示保留了缺血损害的睾丸,可能会对健侧睾丸的生精功能造成损害。有作者认为,睾丸扭转时,某种蛋白质可能释放入循环系统,导致抗睾丸抗体产生,这种抗体可能损害健侧睾丸。这种睾丸的自体免疫理论仍是假说,还需要更加精细的免疫反应试验来验证。也有学者认为睾丸功能不良,可能在扭转发生之前就已存在,而组织学的变化可能显示的是睾丸原有的异常。
因此,在出现更加有效和更加实用的方法来预防缺血性睾丸自体免疫之前,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切除损害的睾丸。
综上所述,如出现蛋疼,医院处理,以免延误治疗。
(以上图片及内容部分摘录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院泌尿外科
-
医院泌尿外科科室介绍
医院泌尿医院唯一独立建制的泌尿专科,由泌尿外科门诊、病房、门诊手术室(内镜室)、体外震波碎石室组成,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各类疾病的诊治和健康管理。学科在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技术治疗领域处于市内领先地位,在市内率先开展斜仰卧位经皮肾镜技术,并率先开展双镜联合技术处理复杂肾结石,并能常规开展各种泌尿系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科室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专业设备总值近千万元,如德国卡尔史托斯(STORZ)腹腔镜系统;德国卡尔史托斯(STORZ)电子输尿管软镜及纤维输尿管软镜;德国卡尔史托斯(STORZ)及德国狼牌(Wolf)的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进口气压弹道碎石系统,国产最新的大功率钬激光能量平台,日本Olympus膀胱镜、电切镜,英国佳乐(Gyrus)及国产司迈双极等离子电切镜系统,国产最新的B超定位体外碎石机及蓝莫德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仪;科室更拥有一批热爱祖国、热心医疗卫生专业的老、中、青医务工作者,其中医生8名,护士14名,技师1名,高级职称7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2人。科室每年接诊门急诊各类病患3万余人次,各类门诊手术余例次,年住院各类手术余例次,微创手术率达到90%以上。
泌尿外科专家简介:
黄华生,泌尿外科主任,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广东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下尿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精准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泌尿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男性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前列腺疾病分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性学会基层泌尿男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泌尿外科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东莞市肿瘤防治联盟泌尿系肿瘤分会委员。从事泌尿外科临床、教学工作15年余,熟悉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潜心专研泌尿系统疾病的整体微创治疗,擅长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治疗,在泌尿系肿瘤、小儿泌尿系疾病、男性生殖健康的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参与东莞市科技局科研课题3项,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杂志发表专业医学论文10余篇。
陈早庆,泌尿外科副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广东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泌尿学分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东莞市肿瘤防治联盟泌尿系肿瘤分会常委。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20年,曾于广医院微创中心进修半年。参与东莞市科研项目多项,曾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篇。擅长尿结石的微创治疗,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
郑哲明,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广东医科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在泌尿外科结石、肿瘤、炎症和男性疾病的诊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和经尿道电切镜等内镜手术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曾进修于医院和广州市泌尿外科微创中心,曾被中国卫生部派往国外进行援外医疗工作2年,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研究东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多项,作为副主编撰写《急腹症与腹部损伤诊疗学》。
郁兆存,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尿道疾病分会委员,从事泌尿外科临床、教学工作15年余,熟悉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泌尿系肿瘤、结石的微创治疗,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的矫正、男科疾病诊治方面有一定造诣,参与东莞市科技局科研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主编出版著作一部。
方钟进,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广东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下尿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泌尿外科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前列腺疾病分会委员。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0余年,能够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泌尿系结石的各种微创治疗技术,在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东莞市科研项目3项,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6篇。
王剑静,泌尿外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广东省护理学会第八届泌尿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东莞市护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泌尿外科护理专委会委员。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工作10余年,在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护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多次获得东莞市先进护士、优秀护士称号,参与东莞市科研项目2项,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