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三高”食物是祸首
我国约有7%的人正经受胆结石之苦,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胆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吃过多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进食不规律;不注重卫生、滋生蛔虫等寄生虫病,都会诱发胆结石。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胆囊、胆管的慢性炎症,诱发胆囊、胆管癌变。
01
表现
胆结石的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绞痛,痛感波及肩和背部,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常发生在进食油腻食物、饮酒或剧烈运动后。
02
高危人群
●体型肥胖,爱吃高脂、高糖食物的人。
●平时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的人和饮食偏荤喜甜者。
●长期口服避孕药者,以及绝经后用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女性。
●不爱吃早餐者。
●多次妊娠的女性。
●久坐不动的人。
●有疾病家族史者。
03
如何排石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胆囊癌,而胆囊癌早期又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延误治疗。
下列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也建议进行手术:
◆合并糖尿病及心肺功能障碍者。
◆伴有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或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者。
◆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或多发性结石直径小于0.5厘米。
◆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及恰好需要做其他开腹手术的患者。
04
常见误区
误区一:小的或单个胆囊结石不用治疗
小结石易卡在胆囊管或掉入胆总管,诱发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小于1厘米胆囊结石、无症状胆囊结石,要定期复查;胆管结石易引起胆管梗阻、炎症,需手术治疗。
误区二:溶石治疗和体外碎石可取代手术
治疗胆囊结石,只取出结石,不切溶石治疗对胆色素或混合型结石疗效并不明显,碎石治疗会增加结石流入胆道或胰腺的风险。应请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对于一些没有症状的静息性结石,可先观察不用治疗。如需治疗,一般需要手术切除胆囊,或根据情况优先选择保胆取石的治疗方式。
05
预防策略
尽量吃早餐:严控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忌油腻、高蛋白、甜食,并减少精白米面的摄入。
少吃酸味食物:如山楂、李子、猕猴桃等酸味水果。
多喝水:每天喝不少于毫升水,可稀释胆汁促进其排出。
规律生活:经常运动,避免发胖。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胆结石家族史的人。
尿结石:更加偏爱男性
泌尿系结石也称尿结石,是尿液中结晶沉积导致,可见于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以肾与输尿管结石最为常见。据统计,我国尿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地区高达5%~10%,以男性居多。
01
表现
疼痛和血尿是尿结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如输尿管结石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剧烈的肾绞痛,常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但不会危及生命。而无明显疼痛的慢性结石,会带来长期梗阻、感染,逐渐损伤腎脏功能,最后导致脓毒血症、败血症或尿毒症。
02
高危人群
●爱吃草酸含量高、以及高脂、高热、高钙食物的人。
●喝水量少、久坐不动、经常憋尿、烦躁易怒的人。
●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痛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人。
●有结石家族史的人。
●南方石灰岩地区,如贵州、广西等地居民。
03
如何排石
?直径小于4毫米的肾结石,可通过多喝水、多运动等生活方式进行排石。
?直径小于7毫米的肾结石,需要药物治疗结合生活方式调整进行排石。
?难以排出的结石,则需要手术治疗。
04
常见误区
误区一:过度限制钙的摄入
部分病人,当高钙饮食或正常饮食的时候,尿液里的钙量会增高,容易形成结石,当他们限制钙的摄入后,尿液里的钙量就会变得正常。这类病人,通过少吃钙盐,少喝含钙的牛奶等,可以达到治疗结石的效果。
但多数病人并不会因为少吃钙,尿液里的钙就减少。相反,当吃的钙少了,身体可能会动员骨骼释放更多的钙盐;另外,没有足够的钙在胃肠道里结合草酸盐,草酸盐吸收量就可能增多,易形成草酸盐类的肾结石。总而言之,需不需要补钙要先待医生明确了疾病的具体类型与个体情况再做决定。
误区二:不痛的尿结石不用治疗
结石逐渐増大后,基本上不再移动,不会导致疼痛,却能使腎功能完全丧失。另外,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有可能诱发腎脏肿瘤。
误区三:盲目相信小广告
体外击碎结石会损伤肾脏,积水严重的肾结石患者,本身肾脏的排石功能已经受到损害,即便将结石击碎,也无法顺利排出。溶石治疗主要针对尿酸结石及胱氨酸结石。患者在选择治疗手段时,最好听从医嘱,别轻信小广告。
05
预防策略
多喝水、多排尿:尤其要注意夜间和清晨补水,建议多喝白开水、橙汁或柠檬水,避免过多饮用咖啡、红茶、啤酒、果汁等。
多吃乳制品:推荐多吃乳制品如牛奶、干略等,以维持正常范围或适当程度的高钙饮食。
少吃高草酸盐食物:如菠菜、甘蓝、杏仁、花生、甜菜、红茶等,吃草酸高的蔬菜前可以先用开水焯一下,去除大部分的草酸。
少吃肉: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液中钙和草酸盐的排泄,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动物的内脏(肝脏及腎脏)、沙丁鱼、凤尾鱼等含有高嘌呤,最终代谢为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形成尿结石。
适量摄入维生素C:服用维生素C后,尿草酸的排泄会显著增加,易形成草酸钙结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