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输尿管炎介绍
输尿管炎症状
输尿管炎分类
输尿管炎诊断
输尿管炎护理
先天输尿管炎

难发现易转移预后差对付ldquo

提起尿路上皮癌,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实际上,尿路上皮癌是一类肿瘤的总称。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构成了尿液输送和储存的通道,这个通道表面的上皮组织被称为“尿路上皮”。绝大多数肾盂癌、输尿管癌和膀胱癌都起源于尿路上皮,统称为“尿路上皮癌”。

1

难发现、易转移:尿路上皮癌凶险异常

以最常见的膀胱癌为例,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3倍。由于病变早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10%~15%的膀胱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转移,50%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化疗,但疗效不尽如人意,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发生疾病进展,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4个月,远低于前列腺癌和肾癌。

1

PD-L1(SP)抗体检测,开启尿路上皮癌免疫诊疗时代

近日,罗氏诊断PD-L1(SP)抗体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作为国内首个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伴随诊断在我国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尿路上皮癌免疫诊疗时代。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姚国樑先生指出:“PD-L1(SP)伴随诊断正式落地中国,是罗氏诊断在中国推行个体化医疗策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希望该检测能够为临床制定医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帮助患者实现获益最大化。”

医院泌尿外科虞巍教授介绍:“尿路上皮癌因具有难发现、易转移、易复发、治疗手段有限等特点,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善。随着越来越多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得出积极数据,尿路上皮癌的治疗迎来曙光。相较于化疗,免疫治疗显著降低了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总体生存率得到明显提升。与化疗相比,基于PD-1/PD-L1抑制剂的免疫治疗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

1

“锁定”合适患者,让免疫治疗更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尿路上皮癌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研究显示,若对患者不加选择地使用PD-1/PD-L1抑制剂进行治疗,整体有效率仍然偏低。因此,通过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筛选出真正可能获益的患者,十分关键。

浙江大医院病理科滕晓东教授强调:“精准诊断是精准医学的先决条件。多项研究证实,PD-L1高表达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获益更明确。因此,PD-L1表达水平的精准评估对于疗效评估、避免低效或无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作为肿瘤个体化治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PD-L1伴随诊断在免疫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悉,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是目前唯一经试验验证、经批准可用于评估PD-L1表达水平的方法。PD-L1(SP)伴随诊断是当前国际上关联免疫治疗药物最多的伴随诊断,涵盖2种尿路上皮癌及三种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抑制剂。尿路上皮癌是PD-L1(SP)伴随诊断在中国上市的首个适应证,随着该检测方法的更多适应证在中国获批,将有望使更广大患者从中获益。

精彩文章回顾吴焕淦教授说:古老灸法的传承与创新(内附视频)刘学源教授说:远离痴呆,把握“黄金干预期”(内附视频)周梁教授说:为喉癌患者带去“声”的希望(内附视频)徐文东教授说:中国原创“颈7神经移位术”开创“上肢瘫”治疗新天地(内附视频)

沈柏用教授说: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未来可期”!(内附视频)

程树群教授说: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也能治!(内附视频)

房静远教授说:胃肠癌预警、防治中的新发现(内附视频)

关于新冠病毒:你需要知道的58个关键知识点

健康科普“八音齐奏”,上海疫情防控“神助攻”

公筷公勺正成沪上“健康新食尚”

谈“新冠”色变?别慌!院士领衔、复旦中山9位专家全方位解读来啦!

上海:用健康科普助力构筑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订阅全年《大众医学》杂志(挂号寄送),请点下图↓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新刊

?cine

?快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iaoguanjing.com/xtsngy/12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