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输尿管炎介绍
输尿管炎症状
输尿管炎分类
输尿管炎诊断
输尿管炎护理
先天输尿管炎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现状调查与控制策略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指致病菌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95%尿路感染与导尿或尿路器械操作密切相关,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多因消毒不严的导尿包、膀胱镜、冲洗液和污染的皮肤黏膜消毒剂而引起。针对可能诱发医源性尿路感染的各种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现将现状及控制策略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院年1~12月留置导尿管例,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48例,其中:女30例,男18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1岁,平均(58±23)岁。

1.2方法

采取前瞻性调查方法,对留置导尿管者主动观察有无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尿液外观、尿常规、尿液病原微生物检查有无异常,对资料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1.3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结果

医院感染例,医院感染率3%,其中泌尿系感染48例,占医院感染的15.6%,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医院感染第2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与置管时间及患者年龄构成,见表1。

3原因分析3.1留置导尿管时间

导尿管长时间留置于尿道内,使尿道及膀胱正常生理环境对细菌的机械防御能力被破坏,为细菌提供了进入膀胱的路径,使细菌容易逆行而引起尿路感染。48例留置导尿患者中,置管时间7d、8~14d、14d以上,泌尿系统感染率分别为1.01%、11.84%、18.91%。置管时间越长,发生感染几率越大。当患者病情危重、意识不清、自主排尿障碍、自身抵抗力差,随着置管时间延长,发生尿路感染几率明显增加。

3.2尿道组织粘膜损伤

导尿管型号选择不当、患者过度精神紧张、尿道有狭窄、前列腺增生、尿道异物,选择尿管过粗即强行插管,不但造成患者剧烈疼痛刺激,而且易造成尿道组织粘膜损伤。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即往囊内注液可导致尿道黏膜受压,变性坏死,致尿道损伤。尿管过细,易发生尿液外溢而致漏尿、脱落。

3.3引流系统密闭性破坏

留置导尿管系统连接不紧密或频繁更换集尿袋,可使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连接处污染,引起尿路逆行感染。

3.4操作不规范

置管操作前未严格手卫生、无菌物品污染、外阴皮肤粘膜消毒不彻底,插管时可使细菌沿导尿管和尿道间隙上行造成尿路感染。

3.5患者全身或局部健康情况欠佳

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低下,基础疾病复杂,住院时间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长期卧床很难保证外阴清洁。留置导尿的腔外途径感染细菌多来自尿道口,女性患者生理解剖特点是尿道口短阔且比邻阴道及肛门,易受分泌物及排出物污染,均可增加尿路感染几率。

4控制策略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与导尿或尿路器械操作密切相关,因此针对可能诱发医源性尿路感染的各种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降低。病情必须导尿并留置导尿管时,一定严格遵循无菌导尿术操作规程,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严格导尿管管路护理,加强主动监测,将感染控制措施贯穿置管前后整个过程。

4.1加强主动监测

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每日主动监测患者情况,发现疑似感染者应及时做相关检查。留管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及尿路刺激症状,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口是否产生疼痛或烧灼感、下腹触痛或肾区叩痛,有无发热、寒战,注意观察导尿管内尿液有无混浊、絮状物,尿常规及尿液病原微生物检查有无异常。

4.2留置导尿管前

严格掌握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留置导尿。加强教育培训,留置导尿管前告知患者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注意事项。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有无过期、破损、潮湿,否则不应使用。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4.3留置导尿管时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操作过程中无菌物品污染,保持最大无菌屏障。

尿道口消毒严格按导尿术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使用适宜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消毒棉球不能重复使用,防止消毒后污染。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ml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导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导尿管污染必须重新更换导尿管。

4.4留置导尿管后

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使用个人专用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时避免出口触及收集容器。

留取小量尿标本时应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可从集尿袋下端采集,但禁止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接口。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清洁尿道口,大便失禁患者清洁会阴后还应进行尿道口消毒。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尿管保护,不应把导尿管浸入水中。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不慎脱出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前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本文选自《当代护士》

作者:宁晓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文章要跟大家分享哦!

最专业的导尿知识,请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好
有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songs.com/sngyzz/43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