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呼吸道、肾脏、消化道、输卵管甚至肌肉病变的一种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鸡均易感,1~4周龄的幼年鸡群易感性更强和多发。本病常年可以发生,但冬春寒冷季节发病较多。
临床症状
1、呼吸型: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性呼吸症状表现为:喘气、气管啰音、咳嗽、打喷嚏或者流鼻液。在饲养环境恶劣的鸡舍,极易继发支原体、大肠杆菌、副嗜血杆菌、鼻气管炎鸟杆菌的感染而诱发严重的伤亡。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羽毛蓬乱、昏睡、怕冷、下痢等症状。6周龄以上日龄大的鸡群和成年鸡群感染后,呼吸症状较轻,伤亡率也较低,甚至不引起伤亡;但产蛋鸡感染会导致产蛋率、蛋壳质量下降,软壳蛋、畸形蛋增加,鸡蛋的蛋清变稀等现象。产蛋率下降的幅度与鸡群所处的产蛋期和感染的毒株毒力不同而异。可能是蛋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后,蛋清和蛋壳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雏鸡感染输卵管发育不良的原因之一。
2、肾病变型:多发于10周龄以下雏鸡,成年鸡很少发生。鸡群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有轻微呼吸症状,随后死亡率突然增加,死鸡全身皮肤发紫,且不分壮弱;鸡群饮欲增大,白色水样腹泻。发病往往在鸡群持续时间较长,甚至长达两周以上。
3、腺胃病变型:一般在初期感染时表现不明显,后逐渐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羽毛蓬松,拉黄白色稀便,体重逐渐降低,最后衰竭而死。期间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失败。鸡舍环境控制较好,饲料营养条件好的鸡群较少发病,且发病后病程也较为短暂。
特征性剖检病变
1、以呼吸症状为主的雏鸡,剖检可见气管、鼻窦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渗出;气囊表现为轻度浑浊、增厚;肺脏肺门或一级支气管附近出现灰红色肺炎灶。
2、肾病变型病例可引起肾脏高度肿胀、苍白,肾小管因尿酸盐沉积而呈白色条纹状,呈花斑肾状,肾脏切面会有白色石灰乳样物渗出;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怒张;严重病例可于心包、心外膜、肝脏表面、气管粘膜、气囊出现白色石灰样尿酸盐附着。
3、腺胃型变现为腺胃严重肿大,浆膜面可见肿胀的复管腺;腺胃粘膜肿胀、出血,腺胃乳头基部呈环状出血,有时腺胃乳头溃疡,似火山口状;大部分此类型病鸡肾脏亦肿胀花斑。
4、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通常可见卵泡系带松弛,卵泡呈扁圆或椭圆形,输卵管子宫部粘膜水肿。雏鸡阶段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假母鸡剖检可见卵巢发育正常,腹腔常可见排出的卵泡和破裂于腹腔的卵黄;输卵管发育不良或者输卵管伞到狭部之间没有发育,仅保留子宫部和阴道部,输卵管内积水。
图谱
蛋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后蛋形、蛋壳质量大小异常。
雏鸡发呆,张口伸颈呼吸。
IBV感染致气管下端粘膜出血。
传支感染后,于一级支气管处形成干酪样栓塞(箭头指示)。
7日龄雏鸡感染腺胃型传支后肾脏严重肿胀、花斑。
7日龄雏鸡腺胃型传支腺胃肿胀,浆膜面可见增生的复管状腺。
一例7日龄雏鸡腺胃型传支的腺胃肿胀,粘膜乳头周围环状出血。
预防与控制及注意事项
1、加强鸡场的综合防治措施:
(1)供给鸡群全价而安全的饲料,在天气突变或者鸡群受到较强应激时,应适当的增加饲料维生素的供应,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2)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及时的清理鸡舍粪便,并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保持鸡舍空气清新,降低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粘膜的有害作用。(3)健全鸡舍的消毒制度。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以在内脏器官存在很长时间,期间仍可以通过呼吸和粪便向环境排毒,因此通过定期的喷雾消毒减少舍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可降低通过呼吸系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风险。
2、适时的疫苗免疫接种:
尽管弱毒疫苗比灭活疫苗就有更好的免疫效果,但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血清型和突变株众多,各血清型和毒株之间虽有一定的交叉免疫效果,其交叉保护率并不高,因此可以使用活毒疫苗和多价灭活疫苗同步免疫可以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在一些发病比较严重的鸡场采用自家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可以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3、治疗措施:
已经发病的鸡群,如果呼吸症状较为严重,可以使用具有抗病毒、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配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
腺胃炎型可以使用具有抗病毒、助消化、利肝胆的中药方剂,配合肠道消炎药、有助于降低尿酸盐生成、促进尿酸盐排泄的药物进行治疗。
来源:养殖技术专业网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