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麻醉科医师除了在手术室里麻醉,还有什么其它工作任务和场所?听说很多ICU医师和疼痛医师也是麻醉科医师,是吗?
答:
麻醉科医生的日常工作,可谓角色多变、三头六臂。
麻醉科医生的主要工作地点集中在中心手术室、日间手术室、门诊手术室,这是主战场,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工作场所。
一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麻醉后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由于麻醉事业的发展,监测技术的进步,麻醉手术后的病人仍需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对于全身麻醉病人,应使神志完全恢复清醒,各种神经阻滞麻醉病人局部感觉运动功能应完全恢复正常,病人循环、呼吸、肝、肾等重要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并处于稳定状态。因此,麻醉恢复室对麻醉病人的恢复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麻醉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与否,医院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
麻醉科监护室(anesthesiaintensivecareunitAICU)
AICU的建立是新时代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新需求,适应国家对麻醉医学这一平台学科发展的新要求,麻醉医学迈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的发展新趋势、患者对手术安全的更高要求,催生了这一新兴科室。
一般坐落在手术室内的麻醉科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
1、麻醉手术后需继续实施呼吸、循环管理和支持的患者;
2、无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休克、大出血等麻醉手术后需继续观察的;
3、在麻醉手术后需继续加强监测治疗的高龄患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除外是;
4、麻醉手术期间水、电解质、酸碱及渗透浓度平衡失常的患者;
5、在PACU病情不稳定甚至出现恶化、需要加强监测治疗患者;
6、其他需要进入AICU进行加强监测治疗的患者。。
三
急救复苏
麻醉科医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包括应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理论知识,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方法、维护循环功能、恢复心脏活动的各种措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低温疗法,以及对心、肺、肝、肾等重要生理功能的监测技术与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经验,在急救复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急救与复苏已成为现代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麻醉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到各个病房遇见病人心脏骤停时病房值班医生要做的事一是通知上级医生,二是电话求助麻醉科。
四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疾病和创伤所致急慢性疼痛,运用麻醉专业所掌握的镇痛药物和神经阻滞等技术,设置疼痛治疗门诊或病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诊断和治疗某些以末梢血管障碍为主征的血管疾病和神经麻痹或痉挛性疾病等,在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和晚期癌痛的治疗方面,亦取得良好的效果,已在麻醉临床工作中逐步开展应用。
五
分娩镇痛
通常称为“无痛分娩”。一般来讲,“无痛”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分娩中实现的困难较大,人们往往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至最小。
椎管内注药镇痛法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最可行的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
优点:
1.、镇痛效果好,可做到完全无痛,尤其适合于重度产痛的产妇;
2、产妇清醒,可进食进水,可参与产程的全过程;
3、无运动阻滞,可下地行走;
4、可灵活地满足产钳和剖宫产的麻醉需要,为及早结束产程争取时间;
5、随着新的给药方式—CSEA和PCEA技术的出现及新的药物---罗哌卡因的出现,提高了分娩镇痛效果,对母婴和产程几乎无任何影响。
缺点:
1、技术含量高,需要由掌握麻醉专业技能的麻醉科医师来操作,也就是说给药不太简便;
2、有技术风险,有3%的镇痛失败率;
3、药物剂量和浓度选择不当时,对运动阻滞、产程及母婴产生不良影响。椎管内注药的分娩镇痛法是有创性的,具有一定的操作和技术风险。
六
无痛诊疗中心
疼痛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开展无痛状态下的诊断和治疗,可消除病人因疼痛造成的痛苦,提高诊断治疗效果。可以开展的项目有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痛胃镜与无痛肠镜检查、无痛膀胱镜与输尿管镜检查、无痛人流手术、无痛宫腔镜检查和无痛取卵等。
七
介入手术室
随着现在医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在临床上运用的比较广泛,是微创治疗的手段。
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麻醉普及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内科开展微创治疗,走许多微创介入手术都需要麻醉科参与。
八
CT、核磁及B超室
偶尔也需要在CT、核磁及B超室等地方进行无痛检查,也称舒适化门诊镇静。
除在中心手术室同事之间能够互相照应以外,在其他地点实施麻醉的时候,几乎都是单兵作战。面对个体差异极大的各类病人,麻醉医生不敢有丝毫怠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