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波新冠疫情危机,让大家很是心慌。
马上快到年节了,只想好好过个年。
所以,疫苗呢?我们的疫苗呢?
来了来了,它来了。
不仅是四川省,浙江也赶上来了。日前,浙江多市陆续发布《新冠疫苗紧急接种须知》,并开放预约登记。
浙江、四川人民已经打上新冠疫苗了,其他地方还会远吗?
不过,也有不少人纳闷:
之前检查和治疗新冠肺炎,都不用自己掏钱。新冠疫苗,为啥就不能医保报销呢?疫苗的费用,从来都不归医保管
很多人可能会想:我们出生时免费打的那些疫苗,如卡介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等,难道不是由医保报销的吗?怎么到新冠疫苗,就不行了?其实,这是误解。我国的疫苗
在我国,疫苗分为两类,一种是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另一种是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而这两种疫苗,从来都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内。也就是说,疫苗从来都跟医保无关。国家医保局于年7月发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指出:预防性疫苗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那问题来了:孩子平时免费打的一类疫苗,钱是谁出的?
答案是: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以下简称公卫资金)
它跟医保,完全是两码事。公卫资金vs医保资金公卫资金,是国家通过税收筹集的财政资金。可以理解为,国家的小金库。这笔钱,由政府用到所有居民身上的,具有普适性。而医保资金,是千千万万个参保人的缴费汇聚而成。换句话说,它是我们自己的钱,是参加医保的人互帮互助用的,具有条件性。让医保报销新冠疫苗,本就说不通。新冠疫苗,谁能打??????????
截至发稿前,能打新冠疫苗的有两个省:浙江省和四川省。
不同的是——
浙江省面向全社会开放(18~59岁人群)
四川省仅限于高风险人群接种。
根据《绍兴市秋冬季新冠疫苗紧急接种通知》,疫苗紧急接种对象分为这三类——
重点保障对象:医务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工作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人员等。
重点推荐对象:保障城市基本运行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特殊场所人员、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国家和地区从事公务的人员等。
一般对象:自愿接种的其他人群。
不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此前表示——
依据目前的形势和国内环境,普通老百姓感染病毒的机会很小,暂时可以不必考虑接种疫苗。
归根结底,医保和公卫资金都差钱
你可能又有疑惑,以前医保不管疫苗,现在就不能管了?此前已有人大建议将新冠疫苗纳入医保全额报销,国家医保局随后明确回复:超出承受能力。要知道,这次抗击新冠肺炎,医保已经挑了“大梁”,倾尽全力。国家医保局曾发布数据:截至年7月19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13.55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8.47亿元,医保支付12.32亿元,剩余部分财政按规定进行补助。而我国医保的筹资水平如何呢?国家医保局也曾透露,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仅元左右。也就是说,医保光是承担新冠肺炎治疗,就很不容易了。像疫苗这种非治疗性项目,又涉及全国14亿人口,实在难以再承受。所以,要想免费打新冠疫苗,还是得靠公卫资金。那么,为啥公卫资金也不负担呢?最直接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没钱。接种疫苗要花多少钱?浙江、四川一样,疫苗本身价格为元/支(瓶),需要接种2剂次,共计元。
除此之外,还需另付接种服务费。浙江为28元/次,两次共计56元。
因此,以浙江为例,打完新冠疫苗,总计花费为元。
按照目前打新冠疫苗的费用算,每人元,14亿人口,大概需要亿元,而我国每年的公卫资金只有亿左右。远远不够。别急,部分商业保险未来或可报销
不过,也先别失望。国家医保局在回复人大代表的建议时指出,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新冠疫苗的费用问题。再者,按照我国法定程序,新冠疫苗是否应被纳入一类疫苗,应该由国家卫健委对此进行研究并组织专家论证,再出具意见,上报国务院。也就是说,一切尚未有定论。除此之外,一些商业医疗险囊括了多种疫苗,未来或许也能报销新冠疫苗。有的意外险,也可以报销进口疫苗。如果已经购买这类保险,在打疫苗前,不妨先咨询自己的保险经纪人,看是否可以报销。记者
王若兰编辑
江莹
视觉
刘湘钰
-《中国家庭医生》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