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禽病发生的新特点:
单种疾病情况比较少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疾病混合感染多见
1、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
2、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
3、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4、细菌与寄生虫混合感染
5、病毒与寄生虫混合感染
6、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
7、病毒与真菌混合感染
安卡拉病和黄病毒混合感染病原:禽腺病毒、坦布苏病毒。
发病特点:
1、安卡拉病和黄病毒以前是单种疾病发病多,现在多见两种疾病混合感染。
2、两种疾病的病症相似,病变难区分。
3、鸡、鸭、鹅、白鸽都有感染,近期3-5天龄雏鸭和雏鹅也有发生。
(黄病毒病,以前在鸡群中较少发生,现在也多发生)。
4、病型复杂:以前多见腺病毒I群C型血清4型,现在I群D型血清11型和I群E型血清8型也多发生,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性差,且疫苗免疫效果不确切。
临床特征:
1、急性病例常常没有先兆症状突然侧身倒地,迅速死亡。
2、典型病例多见发烧、精神沉郁、减料、软脚、垂翅,沉水、浮游、湿毛、拉黄色、白色稀粪、死前拉青绿色稀粪、种禽产软壳蛋、沙质蛋、畸形蛋、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
特征病变:
1、心包积液肝炎综合症:
心脏:急性病例质地变硬、心肌增厚,心脏代偿性肥大、心尖和心冠脂肪有多量出血斑点,心包有淡黄色透明的渗出液,慢性病例,心脏衰竭、心肌柔软。
肝脏:肿大、边缘钝圆、充血出血、质地变脆。
2、卵泡充血、出血、液化、萎缩、破裂,输卵管充血出血。
3、脑:水肿、充血出血。
4、脾脏:肿大、出血斑块。
5、肺脏:充血、出血、水肿。
6、肾脏:肿大、充血、出血、或呈“花斑肾”。
7、小肠:充血出血、肠内有黄色、灰白色或青绿色粪便。
剖检案例:
防制措施:
1、清热解毒、清心泻火、养阴安神:可用太子参颗粒、清瘟康口服液、安卡嘉等,连用5-7天。
2、保肝护肾、清肝泻火、强心利尿:可选用苍蓝口服液,连用5-7天。
3、减少应激、提高抵抗力:定期使用太子参艾曲久、维生素c可溶性粉等,连用5-7天。
4、可使用黄老大精制抗体,配合干扰素、抗病毒药、抗生素肌肉注射。
5、可使用安卡拉抗体配合黄病毒冻干疫苗肌肉注射。
6、免疫接种:
(1)可用腺病毒(安卡拉)+坦布舒灭活疫苗或者用新流腺灭活疫苗加坦布苏冻干苗免疫接种。
肉鸭:5-7日龄免疫接种一次,18-20天龄二次免疫;
肉鹅:10-15天龄免疫接种一次,25-30天二次免疫;
种鸭种鹅产蛋前再加强免疫。
(2)免疫接种前后,预防应激发生:使用太子参艾曲久、安卡嘉
3鹅痛风和慢性呼吸道混合感染病原:星状病毒、支原体。
发病特点:
大多数鹅群因痛风病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容易和呼吸道病混合感染,使鹅群死亡率显著增大。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缩头、减料、跛脚、干脚、拉石灰样粪便,咳嗽、张口呼吸,呼吸困难、湿性啰音,病鹅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形成隆起的“鼓包”,触之有波动感。从鼻孔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病理变化:
1、主要是多脏器尿酸盐沉积,包括(颈部皮下、胸部皮下、心脏外膜、肝脏表面、气囊膜表面、肌肉表面)。
2、胆囊肿胀,胆汁浓稠,内有多量石灰样尿酸盐。
3、肾脏苍白肿大或“花斑肾”,输尿管尿酸盐沉积。
4、关节肿大,内有大量尿酸盐沉积。
5、鼻窦充血、出血,有浓稠的白色粘液、严重鹅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堵塞鼻孔。
6、气囊膜混浊、增厚,气囊上出现豆腐渣样渗出物。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保肝护肾、增强抵抗力:脱霉护肝宝+痛星舒散,连用5-7天。
2、补肺益气、止咳定喘:太子参颗粒,畅快呼吸,连用5-7天。
3、清瘟败毒:太子参艾曲久、贝迪特、速控痛星舒等,连用5-7天。
4、避免使用磺胺类药、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泰乐菌素、泰秒菌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影响肾脏功能的药物。
5、防寒保暖,防暑降温,通风干爽,保证饮水充足(发病时,夜晚经常驱赶鹅群活动饮水),多食青绿饲料,少用嘌呤类较高的饲料,是预防痛风和呼吸道病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4鸭圆环病毒病原特性:病原是鸭圆环病毒,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容易导致多种疾病感染。
发病情况:
1、年6月至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与黄病毒、细小病毒混合感染。
2、各个日龄均可感染,以中大鸭症状明显。
3、羽毛松乱、羽毛脱落(尤其背部较严重),似“光腚鸭”,羽毛根部出血,消瘦、体重下降、发育缓慢。
4、种鸭种鹅突然发病,卵泡萎缩、产蛋率下降(例如:年6月,台山黄生种鹅场)。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目前针对圆环病毒没有较好的疫苗,圆环病毒病因影响免疫力下降,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平时预防可通过以下措施:1、提高免疫力:可用太子参艾曲久、太子参增免散等连用3-5天。
2、清瘟败毒:清瘟康,毒步康、贝迪特等,连用3-5天。
3、保肝护肾:使用苍蓝口服液等,连用3-5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