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用内窥镜概述
PusenMedical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是一种集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于一体的设备,可经人体自然孔道或表层穿孔插入体内,直接观察人体体腔和内脏器官的组织形态和病变部位,辅助疾病的诊断或治疗。内窥镜因其延展了外科医生的视野,使微创手术得以实现,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因而,内窥镜被称为医生的“眼睛”。2
医用内窥镜分类
PusenMedical
按功能分为:输尿管镜、膀胱镜、支气管镜、鼻咽喉镜、关节镜、胃肠镜、胆道镜等按成像原理分为:光学镜、电子镜按形态分为:硬镜、软镜
3
医用内窥镜的发展
PusenMedical
内窥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年——硬式内窥镜
~年——半可屈式内窥镜
年后——纤维内窥镜
年后——电子内窥镜
如今,电子内窥镜已成为主流的内窥镜,应用非常广泛。
?硬管式内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
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主要由光学系统和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纤维内窥镜
一般由光学观察系统、照明传输系统和支架构件组成,具有双层结构的传像纤维是纤维内窥镜的核心部分。?电子内窥镜主要由内镜、图像处理中心和监视器三大模块组成,基于光电信息转换及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应用电子元器件,结合光学元件实现成像。
4
一次性内窥镜,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PusenMedical
4.1CMOS崛起,为内窥镜一次性化带来机会
目前内窥镜感光元件有CCD(电荷耦合元件)和CMOS(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技术。
由于CCD技术的影像质量更好,在电子内窥镜发展初期被广泛应用,存在功耗较高(CCD是CMOS图像传感器功耗的60倍左右),成本高等缺点。CMOS器件可以集成有源电路,集成度高,噪声小,成本低,色彩性能正逐步提升,影像质量与CCD差距越来越小。内窥镜正在逐步实现CCD向CMOS转化。
4.2告别内窥镜感染,一次性内窥镜登上“舞台”
研究显示,内窥镜在医疗器械交叉感染风险排行榜中位列第一。传统内窥镜结构复杂,很难彻底清洗和消毒。70%以上的内窥镜存在清洗不干净的问题,接近3/4的常用内窥镜被细菌污染。同一内窥镜在不同患者之间的应用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进而造成被感染者健康的严重损害,甚至死亡。内窥镜使用安全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年12月,日本内窥镜企业因十二指肠内窥镜感染问题,被罚款近6亿。据悉,在频发的感染事件中,因未确保内窥镜充分清洗,导致院方清洗、消毒不彻底。年~年间,共导致多人感染细菌。
经过内窥镜企业多年探索,一次性内窥镜登上“舞台”。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交叉感染问题,且一次性使用不存在对内窥镜的损耗,可以保证每次拆开包装内窥镜处于最佳状态,一定程度提升手术效率。除此之外,一次医院有效控制内窥镜相关的成本,促进医院的推广。
4.3一次性内窥镜获得FDA及CMS高度认可
早在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基于保护患者,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推荐使用一次性内窥镜。
图源F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