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夏季是结石病的高发期,因为夏天气温高,排汗量大,人体水分大量丢失,排尿量减少,尿液里的晶体聚集、沉淀,最终形成结石。但是,虽然现在正处于冬季,医院碎石的患者却一点没少。我院外科(泌尿)结石中心主任王欢介绍,有一句话叫“结石生于夏季,发于冬季”,意思是指肾结石易在夏天形成,在冬天则易滚起雪球而爆发。
王主任表示,结石病在夏天发病率高,但冬季结石病并未消失,只是潜伏在体内,冬季仍需警惕结石发作。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但是泌尿系结石仍然多发,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突发的肾绞痛和血尿,有些患者也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出现绞痛和血尿等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据统计,绝大多数的肾结石患者,生活上都有这些坏习惯:
、吃的太好
高糖、高蛋白、高脂肪“三高”食物摄入过多。
蛋白质和嘌呤在体内代谢后,均可产生尿酸,所以应采用代蛋白质膳食。牛奶和蛋因嘌呤量少,可作为膳食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动物内脏、肉类、某些鱼类以及花生、菠菜,芹菜等含嘌呤较多,应尽量少吃或用开水焯过,去除部分嘌呤后再行烹制食用。不要大吃大喝,因为大吃大喝多为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膳食,这样就增加了形成结石的危险性。
2、吃的太“素”
这里说的“素”,不是指所有的蔬菜,而是指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尤其像菠菜、芹菜这样的蔬菜。草酸钙结石患者,一定要限制外源性草酸的摄入,尽量不吃或少吃富含草酸的菠菜、苋菜、竹笋及可可等,而多吃些薯类、梨、苹果汁及各种果汁等,则有促进草酸自体内排出的作用。维生素C代谢后也可生成草酸,因而亦不要额外增加。
3、喝的太少
肾结石患者普遍都没有多饮水的习惯。多喝水可增加尿量,帮助稀释尿液晶体,对已形成的小结石也可及早把它从尿中冲刷出来。每日饮食水量应在毫升以上(相当于5瓶矿泉水),维持尿色清淡,饮水间隔要均匀。
4、晚饭吃的太晚
资料表明,尿路结石与晚饭吃得过晚有关。据化验,构成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当日常食物所含的钙进入人体后,一部分被肠渗入尿道,再随尿液排出体外。人体生理功能显示,在饭后4~5个小时,有一个排尿高峰。
如果晚饭吃得过晚,当排钙高峰期来时,人已经上床入睡,这时的尿液由于大脑休息而未能及时排出,尿液潴留膀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滞留在尿液中的钙就会沉积下来成为小晶体,时间久了,沉积的钙质便形成结石,成为病患。一般认为下午6点左右进餐较合适。
温馨提示:冬日吃火锅也需谨慎
寒冷的冬日不少人都爱吃火锅,但是在冬季吃火锅时需要控制牛肉、羊肉的摄入量,因其含有较多嘌呤,其分解产物为尿酸,是泌尿结石形成的成份之一,不可忽视。
▼
外科(泌尿)结石中心特色技术
外科(泌尿)结石中心:体外超声波碎石、德国狼牌输尿管软/硬镜、日本奥林巴斯软镜、钬激光取石、双极等离子电切▼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医院▼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