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输尿管炎介绍
输尿管炎症状
输尿管炎分类
输尿管炎诊断
输尿管炎护理
先天输尿管炎

中医外科学泌尿男性疾病一

对于参加考试的同学,现在只有20天了,时间紧迫!

真题演练

A1型题

1.睾丸和附睾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

A.子痰

B.囊痈

C.子痈

D.脱囊

E.卵子痈

2.与尿石症病机关系最密切的是()

A.风热

B.血瘀

C.痰凝

D.气滞

E.湿热

B1型题

A.二陈汤

B.阳和汤

C.龙胆泻肝汤

D.五神汤

E.金铃子散

1.湿热下注型子痈宜服()

2.浊痰凝结型子痰宜服()

正确答案CECB

知识点:

子痈

考点一子痈的含义

子痈是指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中医称睾丸和附睾为肾子,故以名之。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考点二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1.病因病机:

(1)湿热下注

外感六淫或过食辛辣炙煿,湿热内生;或房事不洁,外染湿热秽毒;或跌仆闪挫,肾子受损,经络阻隔,气血凝滞,郁久化热,发为本病。

(2)气滞痰凝

郁怒伤肝,情志不畅,肝郁气结,致经脉不利,血瘀痰凝,发于肾子,成为慢性子痈。

2.诊断:

(1)急性子痈

附睾或睾丸肿痛,突然发作,行动或站立时加重。疼痛可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及下腹部。附睾可触及肿块,触痛明显。化脓后阴囊红肿,可有波动感。症状消退迅速,疮口容易愈合。化验检查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增高,尿中可见到白细胞。

(2)慢性子痈

较多见。可有急性子痈的发作病史。患者经常会有阴囊部隐痛、发胀、下坠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根部。检査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

3.治疗

(1)内治

1)湿热下注证

证候: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焮热疼痛,局部触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剂: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子。

2)气滞痰凝证

证候: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橘核丸加减

(2)外治

急性子痈:未成脓者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冷敷。病灶有波动感应当及时切开引流。脓稠、腐肉较多,可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液已净,用生肌白玉膏。

慢性子痈:葱归溻肿汤坐浴,或用冲和膏外敷。

4.其他疗法

急性子痈主张早期应用抗生素,在药敏试验未获结果前,可选用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

子痰

考点一子痰的含义

子痰是发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其特点是附睾有慢性硬结,逐渐增大,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

考点二子痰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一)病因病机

因肝肾亏损,浊痰乘虚下注,结于肾子;或阴虚内热,灼津为痰,痰瘀互结而成。西医认为本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

1.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中青年人,以20-40岁者居多。初起自觉阴囊坠胀,附睾尾部有不规则的局限性结节,质硬,触痛不明显,结节常与阴囊皮肤粘连。日久结节逐渐增大,可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清稀,或夹有豆腐渣样絮状物。易形成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窦道。输精管增粗变硬,呈串珠状。常有气阴两虚症状。

2.辅助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有红、白细胞及脓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多增高。脓液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

(三)鉴别诊断

1.慢性子痈

多有急性子痈病史,附睾或子系(精索)增大较均匀,而不呈串珠状,病久亦不与皮肤粘连,不破溃,结核杆菌培养及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

2.精液囊肿

多发于附睾的头部,形圆而光滑,透光试验阳性,穿刺有乳白色液体,镜检有死精子。

(四)治疗

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同时,应用西药抗结核治疗6个月以上。

1.内治法

(1)浊痰凝结证

证候:肾子处坠胀不适,附睾硬结,子系呈串珠状肿硬,苔薄,脉滑。

治法:温经通络,化痰散结

方剂:阳和汤加减,配服小金丹。

(2)阴虚内热证

证候:病程日久,肾子硬结逐渐增大并与阴囊皮肤粘连,阴囊红肿疼痛,触之有应指感,伴有低热,盗汗倦怠,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

方剂: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加减

(3)气血两亏证

证候:脓肿破溃,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面色无华,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化痰消肿。

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兼服小金丹。

2.外治

未成脓者宜消肿散结,外敷冲和膏,每天1~2次;已成脓者及时切开引流。

(五)其他疗法

应用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一般主张联合应用。

尿石症

考点一尿石症的病因病机

尿石症多由于肾虚和下焦湿热所引起,病位在肾、膀胱和溺窍,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导致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加之摄生不慎,感受了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导致湿热内生,蕴结膀胱,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湿热蕴结,气机不利,结石梗阻,不通则痛;热伤血络,可引起血尿。

考点二尿石症的诊断

1.临床表现

(1)上尿路结石

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肾或输尿管绞痛和血尿。绞痛发作后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或有排石现象。结石合并感染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伴发急性肾孟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战等全身症状。

双侧上尿路结石或孤肾伴输尿管结石引起完全梗阻时,可导致无尿。

(2)膀胱结石

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是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多数患者平时有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前列腺增生继发膀胱结石时,排尿困难加重;结石位于膀胱憩室内时,多有尿路感染的表现。

(3)尿道结石

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排尿时疼痛明显,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2.辅助检查

腹部ⅹ线平片多能发现结石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排泄性尿路造影、B超、膀胱镜、CT等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

3.鉴别诊断

(1)胆囊炎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的疼痛且牵引背部作痛,疼痛不向下腹部及会阴部放射,墨菲氏征阳性。经腹部X线平片、B超及血、尿常规检查,两者不难鉴别。

(2)急性阑尾炎

是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症,查体时,麦氏点压痛,可有反跳痛或肌紧张。经腹部X线平片和B超检查即可进行鉴别。

考点三尿石症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患者结石横径小于1cm,并且表面光滑,无肾功能损害者,可采用中药排石;对于较大的结石可先行体外震波碎石,再配合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证候: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中断,尿频,尿急,尿痛,舌红苔黄膩,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剂:三金排石汤加减

(2)气血瘀滞证

证候: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方剂: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

证候:结石日久,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方剂:济生肾气丸加减。

2.总攻疗法

(1)适应证

适用于结石横径1cm,且表面光滑;双肾功能基本正常;无明显尿路狭窄或畸形者。

(2)方法

总攻疗法以6~7次为1个疗程,隔天1次,总攻疗法治疗后结石下移或排而未净者,休息2周以后,可以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的,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多次使用双氢克尿噻等利尿药进行总攻疗法时,体内钾离子排出过多,需要口服氯化钾1g,每日3次,以防止低血钾症的发生。

3.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体外震波碎石或手术治疗。

更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iaoguanjing.com/sngyzd/12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