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跑完的,不是走完的。——村上春树
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组成,其结构复杂多样,再加上每天的摩擦损耗,十分容易出现问题。而在绝大部分人的一生中,特别是到了中年以后,如果不好好保护膝盖,膝关节的伤病将是一道跨不过的坎,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膝关节是人体较大而复杂的屈曲关节,它承担着股骨以上身体的重量,却又要求其结构稳定、灵活,所以出现疼痛问题的现象并不少见。
导致膝关节疼痛的病因有很多,为了更好的进行区分,接下来我们以不同年龄阶段为划分,通过膝关节不同的临床表现来对疾病类型做出初步判断。
少年儿童时期常见原因:
1胫骨结节骨骺炎
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春发育期,11~15岁的男孩,多为发育加快,喜好运动者,可有剧烈运动或外伤史。胫骨结节处疼痛,活动后加重。胫骨结节局部可有肿胀,压痛,甚至红热。主动伸膝,被动屈膝或蹲起时加重,是髌腱牵拉骨骺所致。
辅助检查:X线表现:胫骨结节切线位可见被覆软组织肿胀,髌腱增厚,骨骺隆起,其间骨化不均匀,可有翘起骨片或游离骨片,游离骨片长久不愈合,但症状能完全消除。MRI可显示髌腱炎或见到髌下滑囊。
2髌腱炎
临床表现:
髌腱炎又称跳跃膝,人在蹲跳时膝盖下方一点处疼痛,走平路时不受影响。慢性髌腱炎出现疼痛的时间各人不一:有人运动后出现疼痛;有人可能开始运动时疼痛,运动中疼痛消失,运动后出现疲劳和疼痛;有人平时和运动时都会出现疼痛。因此需要“跑族”们自己注意。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诊断,超声检查既可发现髌腱炎,还可确定其范围。
3髌骨半脱位
临床表现:①:膝关节局部症状急性髌骨脱位的患者来诊时因其多已恢复原位,故仅表现为关节局部的淤血及压痛等一般症状。
②:畸形外观可有少数患者膝关节呈现弹力性屈曲畸形、髌前空虚感,并于膝关节外侧可触及脱位的髌骨。
髌骨脱位通常可分为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和髌骨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可由急性髌骨脱位后未获得正确处理和先天性的髌骨不稳定因素没有纠正造成。而髌骨半脱位可以是创伤性脱位的结果,也可能并无创伤因素,而仅是发育异常导致。
辅助检查:
专科检查包括髌骨活动度检查和推髌屈膝恐惧试验,可直接判断有无髌骨不稳。X线片可显示脱位髌骨及膝部不同程度肿胀。
4股骨头骨骺滑脱及髋关节炎症牵涉痛
临床表现:
①股骨骺滑脱,这种疾病常常发生在超重的青少年中,尤其是男孩。原因不明但可能与生长激素的作用和雌激素刺激骨骺板增厚有关,发病通常是隐匿性的,症状与滑移的阶段有关。
最初,可能有髋关节僵硬,休息后好转,随之出现跛行,然后是髋关节疼痛,沿大腿前内侧放射到膝盖。许多患者单独出现膝盖疼痛,而真正的髋关节病理直到滑脱更严重时才被发现。髋关节检查早期可能无痛或活动受限,在后阶段,受累髋关节可能有运动时疼痛,伴有弯曲,外展,内旋受限,没有特殊表现的膝盖疼痛以及跛行。如果危及局部的供血,可能会发生骨骺的无血性坏死和萎缩。
②髋关节炎,通常是指由于髋关节面长期负重不均衡所致的关节软骨变性或骨质结构改变的一类骨关节炎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臀外侧、腹股沟等部位的疼痛(可放射至膝)、肿胀、关节积液、软骨磨损、骨刺增生、关节变形、髋的内旋和伸直活动受限、不能行走甚至卧床不起等。
5剥脱性骨软骨炎
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16~25岁之间的男性;膝、肘关节常见,髋、肩、踝或跖趾关节也可见到。常累及一个关节,无全身症状。可出现关节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关节肿胀轻。游离体可导致关节绞锁、血肿和创伤性关节炎。查体可见关节肿胀、积液、压痛、触及包块,活动受限可闻捻发音。肌肉萎缩。股骨内髁和外髁、髌骨关节面、肱骨外髁、桡骨小头、踝关节的距骨内上均可发病,可引起压痛。剥脱性骨软骨炎常发生在膝关节易受损的股骨髁部。
辅助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MRI检查和关节镜检查:
①X线检查典型损伤的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局限性软骨下骨质硬化,与周围正常骨质分离。完全剥脱并移位者,在股骨髁可见透亮缺损区,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X线检查在本病中较常见,但平片对OCD的诊断价值有很大局限,因X线摄片不能直接显示软骨,也常遗漏骨内小病灶或尚未剥离的骨性病灶,不能早期发现病灶,也不利于病灶分期。
②MRI检查MRI可显示膝关节解剖结构,无需造影直接显示软骨结构的独特能力以及对骨髓病变显示的极其敏感性,已成为早期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和进行分期的有效方法。
③关节镜检查关节镜作为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法,被认为是评价关节软骨的“金标准”。
6盘状半月板
临床表现:
盘状半月板患者,未受伤前,多与常人无异,少数可在屈膝等活动时发现膝关节有弹响。多数患者是在膝关节受伤拍片时发现的。
辅助检查:
半月板的骨科查体常用过伸过屈试验和旋转挤压试验(麦氏征),前者确定半月板损伤是在前角还是后角,后者可具体查出半月板损伤的部分。临床最常用的还是MRI诊断,其诊断标准就是:矢状面上以5mm层厚扫描,有3个或3个以上层面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冠状面上半月板体部最窄处的宽度大于15mm或者超过胫骨内(外)侧平台关节面的一半以上。
成人阶段常见原因:
1半月板损伤
临床表现:①疼痛外伤后立即产生剧烈的疼痛,其性质可呈牵扯样、撕裂样、绞痛样的持续痛,疼痛范围发生在损伤的一侧。随着时间的延续,疼痛将逐渐减轻,并集中在局部。在活动时疼痛加重,但不如以前剧烈。
②肿胀受伤当时或几小时后,患者可出现膝关节的肿胀,有时出现皮下淤血。皮下淤血是由于韧带受损伤,发生了出血的结果。肿胀是由于损伤使滑液分泌增加、渗出增多,从而发生了关节内的积液所致。
③响声在活动时有膝关节内的响声,多因破裂的半月板在膝关节活动时与胫骨、股骨发生异常的摩擦和弹动而产生。
④交锁现象在膝关节的伸屈活动时,常有突然“卡住”致使膝关节不能伸屈的现象,称为交锁现象。当主动或被动地活动膝关节以后,这种现象可以自行缓解,活动又恢复正常。也有交锁无法恢复造成关节永久无法伸直和屈曲的情况。
辅助检查:①MRI为发现半月板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也能观察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的情况。
②麦氏征试验对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患者仰卧,检查者右手握患者小腿,左手掌扶患膝,屈曲、内收和内旋并逐渐伸直膝关节过程中,若出现关节内侧疼痛,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反之,提示外侧半月板损伤。
③挤压试验患膝近伸直时,被动外展或内收小腿,以挤压撕裂之半月板而产生疼痛。4.关节镜是最后确诊的根据。
2膝关节韧带损伤
临床表现:
受伤时有时可听到韧带断裂的响声,很快便因剧烈疼痛而不能再继续运动或工作膝关节处出现肿胀,压痛与积液(血),膝部肌痉挛,患者不敢活动膝部,膝关节处于强迫体位,或伸直,或屈曲膝关节侧副韧带的断裂处有明显的压痛点。高处跌落,车祸等直接暴力也可直接至韧带损伤或同时伴有骨折等其他损伤。韧带损伤常常合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辅助检查:
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出前、后交叉韧带的情况,还可以发现隐匿的骨折线。关节镜检查对诊断交叉韧带损伤十分重要。75%急性创伤性关节血肿可发现前交叉韧带损伤,其中2/3的病例同时伴有内侧半月板撕裂,1/5有关节软骨面缺损。
3髌骨脱位
临床表现:膝关节无明显的外伤,膝关节下蹲或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即可引起脱位。患者屈膝时髌骨脱于股骨外髁外侧,伸膝时可自然复位。查体可见股四头肌发育较差,常伴有小腿外旋或膝外翻。髌骨发育较小,伸膝无力。伸膝位髌骨位置可正常,屈膝时慢慢外移甚至脱出,蹲位脱出最明显。若施力抗阻髌骨外移,则屈膝受限。
辅助检查:
本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①X线检查膝关节正、侧位片主要观察髌骨的位置和大小,可以发现高位髌骨和外移的髌骨。髌骨轴位片观察异常的股骨滑车和髌骨脱位的程度。
②关节镜检查关节镜检查主要评估髌股关节软骨损害的程度,根据软骨损伤的程度决定手术方式。软骨损伤分为四级:I级,软骨变软。Ⅱ级,软骨表面有龟裂或毛糙。Ⅲ级,软骨层的部分损伤。IV级,软骨全层损伤,软骨下骨暴露。
4髌下脂肪垫损伤
临床表现:
本病的突出特征为膝关节前部的疼痛或深部的酸痛,疼痛局限于膝前下方或膝盖周围,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膝关节接近伸直位时,疼痛明显,膝关节稍屈曲时,疼痛即可缓解。女性患者表现的较为突出,穿高跟,鞋时,疼痛缓解,穿平底鞋时,则疼痛发作。常自述有膝关节被“卡住”的感觉。这是肥大的脂肪垫引起了关节功能障碍的表现,并非真正的交锁现象。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肩关节周围有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等变化,又是在膝关节侧位片上可发现脂肪垫支架的纹理紊乱,少数患者可以减到脂肪垫的钙化阴影。
5髌股关节疼痛综合症
临床表现:
髌股关节综合症,是指髌骨关节软骨的表层下出现变异,导致轻微不适、发炎,甚至在关节内窥镜检查时发现部分变形,常见的成因包括髌股关节劳损、创伤及错位。患者一般会觉得髌骨后面隐隐作痛,特别是长期坐着、下山或下楼梯、膝盖关节大幅度屈曲及进行重复的屈曲或伸展运动时,痛楚便会加剧;患处有时更会发出磨擦声、出现假交锁或脚软的现象。
6内侧滑膜皱襞综合症
临床表现:
①膝关节部位髌内侧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②膝关节活动时有异常的髌骨抖动。
③关节镜检查是最有效的诊断手段,可见内侧皱襞肥厚或增大,并挤在髌骨与股骨之间。
7鹅足滑囊炎
临床表现:
膝关节内侧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多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可有不同程度跛行,下上楼梯时尤为明显。当膝关节被动外翻、外旋时疼痛加剧,而休息和热敷可以缓解疼痛。患者通常不能跪或下台阶。持续的疼痛甚至会影响到睡眠。
辅助检查:
膝部X线平片显示有滑囊和鹅足腱钙化,符合慢性炎症的变化,亦可进一步做MRI检查评估鹅足局部炎症及积液情况。
8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表现:
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9感染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患关节肿胀,热痛,关节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或脓性渗出液,关节囊膨胀,按压有波动感。患肢跛行,常伴有体温的升高;经久则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被浸蚀,关节骨周缘骨质增生,滑膜增厚;后期可发展为纤维性或骨性关节愈合,关节强硬或死关节。
本病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而感染性关节炎本身具有以下一些特点,有助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1.大多累及单关节,偶有两个以上,呈不对称性。2.发病急,关节疼痛更加剧烈,全身症状明显。3.关节腔穿刺可抽出脓液,培养可检出致病菌。4.类风湿因子阴性,免疫检查正常。
10反应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①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常突出,一般在感染后数周出现发热、体重下降、倦怠无力和大汗。热型为中至高热。每日1~2个高峰,多不受退热药影响。通常持续10~40天,可自行缓解。
②关节炎首发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典型的关节炎出现在尿道或肠道感染后1~6周。多为单一或少关节炎,非对称性分布,呈现伴关节周围炎的腊肠样指(趾)。
关节炎一般持续1~3个月,个别病例可长达半年以上。主要累及膝及踝等下肢大关节。肩、腕、肘、髋关节及手和足的小关节也可累及。受累关节呈热、肿胀、剧痛和触痛。膝关节常有明显肿胀及大量积液。背部不适常放射到臀部和大腿。在卧床休息和不活动时加重。肌腱端病的典型表现是跟腱附着点炎。初次发病症状通常在3~4个月内消退,并可恢复正常。但有复发倾向,某些患者可在反复发作过程中发生关节畸型、强直、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
11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①急性关节炎期多在夜间突然发病,受累关节剧痛,首发关节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踝、膝等。关节红、肿、热和压痛,全身无力、发热、头痛等。可持续3~11天。饮酒、暴食、过劳、着凉、手术刺激、精神紧张均可成为发作诱因。
②间歇期为数月或数年,随病情反复发作,间期变短、病期延长、病变关节增多,渐转成慢性关节炎。
③慢性关节炎期由急性发病转为慢性关节炎期平均11年左右,关节出现僵硬畸形、运动受限。30%左右病人可见痛风石和发生肾脏合并症,以及输尿管结石等。晚期有高血压、肾和脑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少数病人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
总结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和功能要求最高的关节,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生病损的关节,出现问题后仍不积极配合治疗的话,除酸痛、肿胀外,严重者会发生活动受限。所以说,保养膝盖,也是一生的事业。
●如何科学认识腰椎间管狭窄?
●引起女性腰痛原因主要有这些
●腰椎间盘的诊断与治疗
●国外抗风湿的发展历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北京能治白癜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