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身体出血的经历,轻一点的像是鼻出血、牙龈出血,重一点的比如尿血、便血。一旦有出血,你会马上就医吗?会不会因为以下原因而忽视了呢?比如不痛、不影响工作、身体没有其他症状、出血一两次后来就没有了……出血,就是身体自己拉响的“红色警报”,请务必提高警惕!
#便血:有一次都要警惕#
便血,很多人马上想到痔疮,实际上,结直肠瘤、结直肠炎、肛瘘、肛门部位的肿瘤、肠道息肉等都会引起便血。其中,较危险的当然是结直肠瘤。据统计,结直肠瘤患者,其中约七成有便血。病程越到后期,越容易便血,因为随着肿瘤生长速度加快,血供跟不上,部分瘤体会坏死,瘤体组织脱落或者血管破裂,出现不同程度的便血。
病变部位不同,便血颜色也不同,离肛门越远,便血的颜色越暗,具体来说: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便血多呈黑色;结肠瘤、结肠息肉、结肠炎等出血引起的便血,由于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长,常常呈棕褐色或暗红色。直肠瘤、直肠溃疡、内外痔、肛瘘、肛裂等引起的出血往往是鲜血或伴有血凝块。同时伴有肛门或直肠疼痛不适或排便异常。
建议:如果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医院检查,通过肛门指检、肠镜都可发现病情,一旦发现有息肉或肿块,要尽快治疗。
#血尿:有一次也要去做尿常规#
人的尿液在肾脏里产生,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以上这些脏器出了毛病,都可引起血尿。血尿伴随疼痛,问题往往不大,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或者炎症。相反,无痛性血尿威胁大。膀胱瘤是泌尿系统肿瘤,早期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血尿,临床上,无痛性血尿患者近8成患有膀胱瘤。膀胱肿瘤往往血管壁比较薄,容易破,因此大多会尿血。它好发于中老年。吸烟,过多接触化工制品与膀胱瘤的发生关系密切,憋尿、反复尿路感染、结石长期刺激也存在致瘤风险。值得警惕的是,膀胱瘤患者的血尿或持续或间歇。
建议:一旦出现血尿,不必恐慌,但要重视,医院诊治,尤其是出现无痛性血尿,要排除瘤症的可能,建议先做个尿常规和泌尿系统B超,必要时再做CT和膀胱镜。
#阴道出血:不要轻易当做月事不规律#
经量增多、月经淋漓不尽、阴道不规则出血,可能是阴道、子宫、输卵管炎症及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良性疾病,也可能是宫颈瘤、子宫内膜瘤、阴道瘤及少数子宫肉瘤等恶性肿瘤。宫颈瘤、子宫内膜瘤早期可以没有症状,也可表现为阴道接触性出血(如同房后出血)、白带增多色黄、白带带血丝、阴道流液、月经不规则等。
过去,宫颈瘤的高发年龄是35~55岁,近年明显年轻化,20多岁发病的也不少。一方面和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较多、吸烟有关。另一方面,已经明确病毒感染是宫颈瘤的主要病因。目前,子宫内膜瘤病因不是很清楚,但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或者家里有亲属得过乳腺瘤、子宫内膜瘤等的人,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建议:一般女性在有性生活两年后,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定期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直至60岁。如有异常阴道出血、白带异常,及时就医,平日注意经期卫生。
自助挂号
可扫码进入小程序
自助预约肿瘤专家挂号,方便又省心!
#专家推荐#
吴主任出身军医世家,早年投身军旅生涯,作为一名军医,在部队学习先进的医学技术,掌握了过硬的治病教人的本领。至今从事中西医临床诊疗三十余年,学及中医,博采众家之长,对各种肿瘤的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针对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及肿瘤细胞复发转移有独特疗效。
开创性的提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理念,同时对肿瘤病人充满关怀的提出:肿瘤疼痛,吃不下饭,大小便不通,睡不着觉,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加快病程发展,所以要先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治标。病情缓解,症状减轻,就要控制肿瘤细胞,缩小肿块。这就是治其本,标本兼治,带瘤生存,就是肿瘤治疗的现状。
主治擅长:在中医防治肿瘤作用机制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肿瘤多发病、常见病以及疑难肿瘤能迅速诊断并保持高生存率。特别是对肺瘤、胃瘤、肠瘤、肝瘤、胰腺瘤、骨瘤、食道瘤、脑瘤、乳腺瘤及各种妇科肿瘤,恶性淋巴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各种肿瘤,以及针对放化疗毒副反应和肿瘤复发转移等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往期推荐
●注意常见8种瘤前病变!5个预警信号!具体如何预防?
●宫颈瘤有哪些早期信号?如何有效预防宫颈瘤?
●养肝就是养命!如何养肝防肝瘤?
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