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资料:右肾下极占位病变,大小约6.0cm*4.0cm
近日,一位67岁女性患者因“胃息肉”在我院脾胃病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现右肾下极占位性病变,患者在脾胃病科好转后转入泌尿外科治疗。术前行肾脏增强MRI检查提示:肿瘤位于右肾下极,直径约6cm,外生性生长,突出于肾脏表面,周围无浸润征象,考虑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即右肾错构瘤)。由于肾错构瘤血供丰富,体积越大自发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的风险越大,因此需要尽早手术切除。目前,肾脏肿瘤尤其是体积较大者行肾部分切除术大多需要术中暂时阻断肾动脉,必然造成肾缺血、患肾的肾功能损害。考虑患者年龄不是很大,患者非常关心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根据患者的肿瘤特点(直径gt;3cm、但与肾脏接触直径lt;3cm),泌尿外科王力群主任医师,术前为该患者制定了微创(腹腔镜)、肾脏零缺血(不阻断右肾动脉、不造成肾功能损害)、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方案。在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充分后,泌尿外科王力群主任、李浩及杨涛医生在手术室及麻醉科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下,为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零缺血免缝合右肾错构瘤切除术。术中在未阻断右肾动脉的情况下保留右侧肾脏、完整切除肿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肾功能不受影响。手术进行了1.5小时,术中出血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天,患者即可离床活动,恢复良好,于术后第七天出院。科普知识
肾错构瘤,又称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异常增生的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织按照不同比例构成的,是一种良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其检出率逐渐升高。肾错构瘤的发病率约为0.13%,80%为女性,其发病年龄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出现症状在20-50岁,40岁以后占多数。肾错构瘤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当肿瘤体积较小时可无任何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瘤体较大时,部分患者会出现腰部胀痛、肿块、血尿、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状。大量文献数据显示肾错构瘤的临床表现和肿瘤大小呈正相关,肿瘤越大,出血风险越大,4cm的肾错构瘤出现急性破裂出血的概率高达60%。对于直径4cm的无症状患者,自发性破裂的风险不大,建议密切观察,定期行B超监测肿瘤的变化情况;如瘤体直径4cm,且增长较快,怀疑存在恶变时,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为主,现行的肾部分切除术,往往需要术中阻断肾动脉,造成肾脏暂时性缺血缺氧,若时间较长(超过30min),将可能对肾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同时,当再次开放肾动脉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又会再次损伤肾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不阻断肾蒂血管的肾部分切除手术方式应运而生。“零缺血”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完全不阻断肾动脉,并控制术中出血,最大限度减少患肾热缺血时间,从而有效保护患肾功能。通俗的讲,如同冰箱在检修时不予断电,在继续运作的同时就排除了故障,这无疑对其中的食物做到了最好的保护。科室介绍
北医院外四科(泌尿外科)是首都医院泌尿微创基地结石治疗中心,北京卫健委泌尿外科研究所枣庄基地,可开展各种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畸形和前列腺增生等微创手术及小儿泌尿外科相关手术项目,包括微通道可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电子输尿管软镜/硬镜碎石取术、膀胱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石术、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睾丸癌根治术、阴茎癌根治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激光剜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无张力阴道吊带术以及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如鞘膜积液翻转手术、包皮环切术、隐匿性阴茎矫形术、隐睾松解复位术等。泌尿外科90%以上的手术为微创手术,并不断向结石微创化、肿瘤精准化方向发展提高,同时率先将现在微创技术与传统中医药技术相结合,以减少疾病的并发症与复发率,促进康复,不仅体现了科室特色与优势,还充分展现了微创技术与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魅力。图文
李浩
编辑
王丹
审核
王力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