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超声发现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在超声检查时发现5例,漏诊2例,诊断9例输尿管囊肿的阳性病灶的价值分析。
结果输尿管囊肿具有共同的声像图特征,不同的合并症。
结论超声诊断的输尿管囊肿诊断率达87%。超声是发现诊断输尿管囊肿筛选检查方法之一,对无任何临床表现的输尿管囊肿患者及临床医生无法判断鉴别尿路感染及梗阻等病因的首选方法之一,超声检查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发现诊断输尿管囊肿膀胱镜检查
输尿管囊肿又称输尿管膨出,是一种先天性异常,多因胚胎期结缔组织发育不良或输尿管与尿生殖窦间隔膜未能完全吸收形成狭窄,导致输尿管内压力增加,使其末端囊性扩张膨向膀胱内,可伴发输尿管重复畸形,肾积水或囊肿内结石等(1)。病人及临床大夫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率很低,超声作为无创的一种检查方法,简便且费用低,实时检查观测等优点。超声检查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弥补了临床诊断输尿管疾病的不足,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超声检查尤其是对发现无任何症状的输尿管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同时也已广泛用于对输尿管疾病的随访检查。现就我院13年来在超声检查中发现及诊断输尿管囊肿疾病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近13年来在我科超声检查中发现并诊断14例输尿管囊肿,其中男5例,女9例;哈族4例,汉族8例,回族2例,年龄6--50岁,发现无任何症状者5例,无痛性血尿3例,膀胱刺激症状5例,单纯性腰痛不适1例;漏诊2例,后经外院检查确诊。
二、仪器和方法
飞利浦非凡,GEP6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3.5兆赫,14例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后行膀胱镜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确诊,检查时按超声常规检查泌尿系的方法,适度充盈膀胱,仰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及耻骨联合,连续的矢状面及横断面的扫查,重点观察膀胱壁的轮廓,各层回声的连续性及完整性,厚度,内壁有无局限性凹陷或隆起,有无占位病变及其浸润深度。发现阳性病灶探查病灶的结构,测量其大小,对阳性病灶采取不同方位扫查,以病灶的大小、内部回声类型、有无结石、有无声影,留图存储。
结果
随访记录16例病人(2例漏诊患者),10例临床症状明显者均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均示输尿管囊肿,与病理符合率达%,术后随访患者未见复发,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及消失。检查中发现合并患侧轻-中度肾积水4例,输尿管扩张,输尿管末端囊性扩张呈球形,肾囊肿4例。合并囊内结石者两例。我科为患者建立了随访登记,每年为患者提供免费体检一次,为减轻患者思想压力和经济负担,为临床提供实时病情变化及术后情况观察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讨论
输尿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是由于输尿管口先天性狭窄或功能性挛缩及输尿管壁发育不全,以致输尿管下端各层形成一囊性突入膀胱内,其外层为膀胱粘膜,内层为输尿管粘膜,两者之间为很薄的输尿管肌层。而输尿管口囊肿的胚胎学机理仍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输尿管口狭窄的同时伴有输尿管口周围鞘膜的先天性薄弱;②输尿管膀胱壁段过长,弯曲或倾斜度过大,使尿液排泄不畅;③输尿管本身或周围组织炎症致疤瘢性狭窄。本病可分为4型,即单纯型,脱垂型,移位开口型,盲端。单纯型较多见(2),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因尿路感染,梗阻为主要症状而就诊,也可无任何症状,本组5例病人即为体检时发现。
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超声检查于膀胱三角区可见圆形无回声,囊壁纤细,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其大小随排尿而改变,囊肿内可合并结石,CDFI显示喷尿沿囊肿呈弧形走行(1)。超声检查且费用低,无痛苦,简单易行,诊断符合率高,特别对小儿患者,可免除膀胱镜和造影等的痛苦及麻烦,同时可对肾脏积水与输尿管扩张,沿着扩张输尿管向下追踪,扫查而显示本病,在下腹部行膀胱前列腺妇科超声检查时发现本病,以及术后的实时观察,敏感性很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3),可作为首选的筛选检查方法,膀胱镜是确诊输尿管囊肿,鉴别膀胱内是观察有无输尿管膀胱尿液返流的主要方法,是评估前及术后有无返流的主要检查手段。但在检查过程中应注意与输尿管脱垂,输尿管憩室,膀胱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医院,没有膀胱镜及病人均在外院行手术,故本文无法对膀胱镜及手术情况详细描述。本人认为在工作中检查仔细、认真,拓宽思路,掌握操作规程,学习鉴别诊断,多了解其临床表现加强与其它科室的联系及沟通,将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习认识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诊断率,减轻病人痛苦,为临床做好辅助检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同时学会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提高诊断正确率,医院尤为重要。
(作者:王红萍单位:医院超声科)
参考文献
(1)、穆玉明主编临床超声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许树林解放军第医院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3)、郭万学主编第6版超声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