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肾盂和肾实质性炎症,常伴有下尿路感染,大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肾盂肾炎表现为与感染相关的急性间质炎症和肾小管坏死,患者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菌尿等症状;慢性肾盂肾炎多发生于尿路解剖或功能异常的基础之上,还伴有肾盂肾盏瘢痕形成,肾脏外形不光滑或两肾大小不等,起病较为隐匿,容易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常易引起多种并发症,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糖尿病有密切联系的肾脏疾病,糖尿病除了会引发尿毒症以及糖尿病肾病等还容易并发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由非特异性细菌感染肾盂、肾盏及肾间质造成的炎症病变,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微血管病变致肾脏缺血、神经病变,导致患者的膀胱及输尿管功能障碍出现尿液排泄不畅等原因,造成糖尿病患者患肾盂肾炎的几率大大高于正常人。另外,糖尿病昏迷患者多需导尿,可损伤尿路黏膜,易发生感染。而肾盂肾炎不及时治疗可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并进一步损伤肾脏,因此,在临床中要特别重视其诊断与治疗。
在临床诊断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盂肾炎时,除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特征外,还可通过检验指标手段进行确诊,实验室检查主要为:(1)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轻度或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可有核左移现象,慢性期白细胞的改变不大;(2)尿液检查可见脓细胞;(3)中段尿培养可确定细菌种类,一般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可有轻度贫血,血沉可轻度加快。
临床上,应对患者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包括电解质、肾功能、血糖、血酮等指标,及时了解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后,结合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而可以及时改善患者肾功能,以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以下为针对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盂肾炎作出的具体治疗方案:
1
控制血糖
对于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应使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病症较轻的患者则可通过口服降糖药对血糖进行控制;同时应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保护肾功能不再受损;加强患者血糖的动态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免出现低血糖症状。
2
适量补水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当地多补充水分。对于严重脱水的患者,应及时补液,适时、适量的饮水,每天的饮水量可以≥ml。
3
严格控制感染
患者在治疗中应控制感染,避免扩散、迁徙,以防复发感染。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先留取患者清洁的中段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以便临床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药物;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理体征变化,防止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其肾功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4
调整饮食结构
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正确引导下,正确调整饮食结构,严格控制蛋白质、钾的摄入量,在必要情况下应用利尿剂,促使体内水分排出,减少机体中的血钠、血钾含量,为肾功能的改善及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5
其他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状态以及尿道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女性更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所以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较多。而老年人对糖尿病的不够重视,造成对血糖控制的效果不好,更易于引发肾炎。针对这两类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盂肾炎时,对血糖和感染进行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对血糖和感染进行及时有效控制,选用有效抗生素,注意卫生,多饮水并定时排尿,饮食清淡,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有效进行防治。
总之,在糖尿病合并肾盂肾炎治疗中,应将相应指标检测结果、病理症状、并发症情况相结合,并做到早确诊、早治疗,及时采取血糖控制、抗感染、补液、代谢紊乱纠正等治疗措施,进而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问题答案稍后见留言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检出率高达20.4%,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低血糖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年糖尿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文糖医对话框直接点击内容分类里的“老年糖尿病”或回复“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等关键词就能看到病例分享内容。
《漫话糖尿病》《糖尿病生活百科》
点击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