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J管又称双猪尾管,因两端卷曲且形似猪尾而得名,其支架和内引流作用能解除输尿管炎、水肿造成的暂时性梗阻,防止术后伤口漏尿和输尿管狭窄等。
一、出院指导
1.留置双J管的指导 出院前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讲解留置双J管的目的及意义,使病人及家属理解并配合。留置J管后,由于尿液不断引流,肾盂输尿管圆锥失去了充盈刺激,致使输尿管蠕动明显减弱或者消失,输尿管抗返流作用减弱,当膀胱压力大于肾盂压力时易致输尿管返流。留置双J管期间避免腹内压增高,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预防感冒,如出现便秘、咳嗽时要及时处理;避免扭腰运动及突然下蹲,指导家长不要让孩子打闹及剧烈跑动,以免引起J管移位、脱出。保持排尿通畅,勿憋尿;男性患者最好立位排尿。多饮水,防止尿沉淀物及脱落粘膜阻塞J管,防止感染。在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前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再三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留置管的意义及留置时间,何时回来拔管,置管期问的有 告知病人出院后要多饮水,每日至少MI以上。同时,食物与营养对结石的形成和预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饮食与营养的搭配非常重要。成人每日蛋白质的需求量为75~90g,大部分可以从主食中得到,因此每日再补充25~30g优质蛋白质即可。动物蛋白和食糖的摄入要适量,因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增加钙、草酸、尿酸三种成石危险因素。不宜饮酒,酒会增加尿中草酸含量并引起尿浓缩。高尿酸病人不宜食用动物内脏和菜花、波菜,少食苋菜、竹笋、豆腐,不饮茶或饮淡茶;高尿酸钙者应限制乳制品。
二、对出院后出现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1.肉眼血尿最常见,主要是由于双J管对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刺激导致粘膜损伤有关,感染、运动可加剧血尿的发生和出血程度,但很少出现大量出血、血凝块堵塞双J管的情况。所以术后尽量减少剧烈活动、多饮水、注意休息,及时控制感染,若出血量较多可口服止血药,经休息、多饮水、大部分患者血尿消失,如血尿量较大且不能控制,应及时指导其回院行检查,尽早拔除双J管。
2.疼痛主要为腰痛,多见胀痛或隐痛,严重时有肾绞痛,一般症状轻微,多能忍受,以活动及排尿时显著,是有由于双J管刺激输尿管引起输尿管痉挛、膀胱尿液返流有关,亦可发生在管腔堵塞。此时应减少患者的活动,指导患者学会使用疼痛转移法,如听音乐或交谈分散注意力。必要时用解痉止痛药。
3.膀胱刺激症状及肾区不适置管后部分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能为膀胱内双J管过长、过硬,刺激膀胱三角区所致;肾区疼痛酸胀等不适可能与输尿管内尿液逆流有关,少数情况下为异物排斥反应所致。对于轻度尿道刺激症状,嘱病人不要紧张,可通过
自行调整体位来缓解症状。但如果病人同时伴有高热,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考虑异物排斥反应,应该及时指导病人回院复诊,并考虑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及早拔管。
4.尿液返流减少引起腹内压增高的任何因素,预防大便干燥,指导病人站立排尿,定时排空膀胱。对出现腰痛症状而排尿后仍不能缓解者,应及时指导患者回院复诊,看是否由于双J管引流不畅所致。
5.感染与双J管的异物刺激、每日饮水量mL、尿液返流以及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寒战、肾区疼痛,尿液中有大量的脓细胞,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mL以上,达到“内冲洗”的目的。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6.双J管移位双J管放置位置正确,一般发生移位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是患者活动度太大及置管不到位所致。应指导患者出院后不参加重体力劳动,不做四肢及腰部同时伸展动作,不做突然下蹲动作,以防双J管向上移动或向下滑脱。一但出现双J管移位,就必须及时回院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7.双J管的脱落双J管自行脱落排出体外,是置管时为确保进入膀胱而肾端长度不够,未能放入肾盂,因此在确保双J管置入膀胱的前提下,膀胱端不易过长这样可同时减少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另外术后嘱患者不要剧烈运动,尽量卧床休息。如脱出,及时回院就诊。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促进患者健康,提高自我护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是以护士为主,而出院后护理则由患者或患者家属按护士的指导进行。患者置管后出院出现并发症机会较多,因此如何开展更好的出院指导,这对患者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略)
来源:网络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