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了解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发展史,有助于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理解和把握,科学地看待这项技术。
提到体外冲击波碎石,很多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可能并不陌生,作为一种结石治疗手段,目前已广泛地应用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
早期的泌尿系结石治疗手段有限,除了保守排石就是手术治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刀”。病人痛苦,损伤也大。
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体外碎石及腔镜技术的出现,被誉为“泌尿系结石治疗上的革命”,使90%的尿石症患者免除开刀之苦。
体外冲击波碎石形成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学者曾利用高压放电产生的冲击波击碎膀胱结石。但电极必须靠近结石才能进行,内镜达不到的部位则无法碎石。
70年代后,德国航空工业技术人员发现,雨滴撞击在飞行器表面时,撞击面未见明显损伤存在,但在传递到的另外部位却出现伤痕。据此,冲击波技术开始试验并应用于人体内结石的治疗。
年2月,德国首次将这项技术用在肾结石的治疗上。
年以后不同类型的体外碎石机不断出现。
体外冲击波碎石原理
机器中的电极在水中放电产生冲击波,经过反射体凹面反射后再次会聚并聚焦成焦点,其类似“太阳灶”的原理,将此焦点定位于体内结石部位。
冲击波传导抵达结石时,形成一定压强。在应力作用下,使结石被挤压、拉伸,粉碎成块状,而后由于空化效应,冲击波在水中产生大量空化气泡,破裂后反复作用于碎石表面,发生剥蚀,引起碎块进一步粉碎。
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种类
冲击波传导系统
碎石机的冲击波在水中传导耗损最小,但在空气中则最大。
早期的体外碎石机(水槽型)需要患者躺在水槽内,为治疗带来了极大不便,较大的碎石装置,增加了成本与治疗费用。目前已淘汰。
二代碎石设备更新后,水囊式碎石机问世,较小的水囊表面通过水样耦合剂与人体皮肤接触,同样可以达到冲击波在液体中传导,尽可能地减少其能量损耗。是当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结构模式。
定位系统
精确定位是粉碎结石的关键。
X线定位
优点:
1、绝大多数结石图像清晰。
2、可显示肾脏、输尿管全段及膀胱结石。
3、碎石过程中方便观察结石的粉碎情况。
缺点:
1、阴性结石(尿酸结石)因不显影无法定位。
2、受肠道内容物、气体干扰。
3、接受X线电离辐射对机体有一定损害。
超声定位
优点:
1、阳性、阴性结石均可显示。
2、无射线影响。
缺点: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很难定位。
早期的碎石机多采用X线定位。目前,X线和超声双定位是主流。
碎石机的主要构造组成
冲击波发生器
是碎石机的核心部分,其内的电极可产生用于碎石的冲击波。
定位系统
X线定位与超声定位两种系统。
水槽或水囊
为了保证冲击波的有效传导,减少损耗,达到碎石目的。
心电监护及心电触发模式
增加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冲击波对心脏的干扰,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治疗台
平卧或俯卧其上,通过液压系统三维移动,精确定位,便于结石粉碎。
操作监视台
为操作人员设制的独立防护空间,便于操作、定位、调整、监视,同时免受电离辐射损伤。
温馨提示:泌尿系统结石有极高的复发率,提醒结石患者尽量保留排出的结石,不要随意丢弃,将结石做成份分析,有利于有效预防结石的复发。
------------------------------------------------------------------------------------
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