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母鸡也称假产蛋鸡,多是由于蛋鸡在雏鸡阶段特别是在2周龄前感染了传染性支气管炎(IBV)病毒,导致输卵管发育不全,长到成鸡阶段虽然外表像产蛋鸡而实际并不产蛋。
近几年来,养鸡场普遍发生和流行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V)引起的假母鸡病例越来越多,但多数养鸡户因对此病不能及时确诊并淘汰病鸡而给养鸡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IBV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雏鸡早期感染了传支病毒后,由于输卵管的发育受到抑制,到成年鸡后则成为不产蛋的“假母鸡”。这种“假母鸡”从外观上与产蛋鸡没有区别。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传支)病毒存在着型的多样性和毒力的差异,不同抗原型和不同毒力的病毒所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也有很大差别。
一、临床症状
雏鸡发生肾型传支病时,通常情况下,日龄多为30~40日龄,但也有在10日龄左右发生。发病率高达50%~70%,死亡率30%~50%左右。发病时,在短暂的几天有不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以后症状逐渐加剧,病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翅下垂,腹泄物含大量尿酸盐。此时病鸡面部及全身皮肤发绀,特别是胸肌、鸡冠和肉髯变紫色。病鸡背拱起,肛门周围严重污染。一般从发病到第7天,出现死亡增加;第10~12天后死亡又逐渐减少。病程大致为20天左右。
二、剖检变化
剖检病鸡,其呼吸道变化不明显,主要表现肾脏苍白肿大,这些鸡呈“花斑肾”,输尿管集有大量尿酸盐。部分病鸡的心、肝、脾和肠管表面散布许多石灰样的白色絮状物,呈痛风病变。部分10日龄以内的发病鸡群,到达产蛋期它的产蛋率达不到高峰。产的蛋有软皮蛋、畸形蛋或粗皮蛋,蛋白稀薄如水样。这部分鸡在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等方面难以和正常的鸡区别,就是不产蛋。剖解可见鸡的内脏器官基本正常,只有输卵管发育不全,并且,大部分病鸡的输卵管纤细菲薄,有的输卵管内有少量白色或透明的液体,混有白色絮状物。输卵管的内面形成盲端,与腹腔不通。有的输卵管成为只有2~8厘米的纤细的柱状物,大部分病鸡的卵巢正常、个别病鸡的卵巢萎缩或变性。这种病变被认为是鸡在雏鸡早期阶段感染了传支病毒造成的。
三、病因分析
分析发病原因,主要还是由于进雏前鸡舍消毒不彻底,又没有足够的空舍时间以及种鸡产蛋前没有接种传支的灭活苗,雏鸡缺乏母源抗体的保护等因素造成。
四、假母鸡的确诊
临床上假母鸡不易与产蛋鸡区别,以下可作为诊断依据:
1、蛋鸡在雏鸡阶段特别是在2周龄前发生过传染性支气管炎,进入产蛋期后产蛋率较低的鸡群可以怀疑其中有假母鸡。
2、在早晨鸡群未产蛋前进行直肠触摸检查,见耻骨开张3指但经数日检查未见有蛋的鸡即是假母鸡。
3、利用翻肛法:若产蛋鸡的外貌特征良好,翻不出输卵管阴道部分或即使翻出,又特别小的就是假母鸡。
五、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目前,对于假母鸡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鉴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特殊性,重点是要做好育雏期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工作。
1、在进雏前彻底清扫、消毒育雏室,并至少空舍2周以上。
2、坚持从消毒隔离条件好的种鸡场购进雏鸡,以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垂直传播。
3、减少进鸡的批次,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以免多种疾病交叉感染。在一个鸡场里同时饲养着不同日龄的鸡,做不到全场的全进全出,这样的饲养方式很难控制传支的发生,这是一些鸡场连续多次遭受传支危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控制传支的发生,减少由于传支所造成的危害。传统“小而全”的饲养的方式必须改变,彻底实施鸡场的“合理布局,全进全出”或小区域实行“全进全出”的工作程序。
4、育雏期间定期进行带鸡消毒。
5、雏鸡的早期感染传支病毒是引起输卵管发育抑制,而造成所谓“假母鸡”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雏鸡的保护,特别是进雏前鸡舍的彻底消毒,做到鸡舍消毒后至少空舍2周以上再进鸡。同时,雏鸡做到严格隔离饲养、防止野毒的侵袭,是防止早期感染传支危害的重要措施。
6、由于传支病毒的抗原型的多样性和可变异性,使对传支的防疫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必须不断从病鸡中分离病毒,确定本场或本地区病表的血清型,选择相应血清型的疫苗用于免疫。
7、做好对鸡群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工作,传支的免疫可参考以下程序:
1日龄Ma5+克隆-30滴鼻/点眼
10日龄本场传支灭活苗颈部皮下注射
25~28日龄Ma5+H+克隆-30滴鼻/点眼
80日龄H52饮水
日龄传支(肾型+呼吸型)灭活苗肌肉注射(种鸡做)
8、将传支的首免日期提前到1日龄,目的是使雏鸡尽早接触疫苗毒,提前产生抗体,增加传支的免疫次数,使鸡群得到更多的保护。在疫苗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肾传支的防御,又要考虑到呼吸型传支的预防。在纵向防疫上,既考虑到雏鸡、育成鸡以及成年产蛋鸡的保护,也考虑到为子代雏鸡提供足够的母源抗体防止雏鸡的早期感染。
9、在免疫、转群、断喙前后加喂多种维生素和抗菌素,以减少各种应激。
2、治疗和应对措施
1、对在幼雏期特别是2周龄前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雏鸡,病情严重的应全群淘汰;发病日龄较大或病情较轻的个体应及时治疗并加强管理。
2、在产蛋期确诊鸡群中有假母鸡时应及早挑出予以淘汰。查找的方法就是逐只进行直肠检查或进行产蛋登记。
3、对发病鸡群的处理,首先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舍温;饲料中减少蛋白质的含量(1%~2%)、增加多种维生素的含量(5g/50Kg);注意环境消毒;禁用磺胺类药物;饮水中加入人工补液盐等电解质。
赞赏